国际胰腺病学会年会 科学家攻坚胰腺癌生存瓶颈

01.09.2015  08:24

  拥有31年历史的国际胰腺病学会年会首次来到中国——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19届国际胰腺病学会年会”在沪圆满闭幕,超过600名与会者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3的国外专家自费专程来聆听“中国好声音”。

  本次大会共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名誉主任倪泉兴教授介绍说,在人口老龄化、饮食西方化以及高压力、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海胰腺癌的发病率“赶英超美”,达到了15/10万,胰腺癌患者5年的总体生存率仅为4.4%。提高胰腺癌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医患共同的期盼。

  一直以来,中外医生们都恪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技术”这样一个通行标准。上海肿瘤医院团队则在实践中发现了它的短板和不足,发明了“残端封闭内支撑胰空肠吻合法”。术后随访证实,新的吻合技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使胰瘘发生率由原先的15%降至7%,远低于传统的吻合技术。在被欧美国家垄断的世界权威学术平台,此项研究成果贡献了一个“中国智慧”。

  随后,虞先濬教授团队进一步率先开展了胰空肠吻合术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安全性比较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该新型吻合技术可显著降低术后胰瘘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相关研究结果于今年发表在外科权威杂志《SURGERY》上,获得广泛关注。

  据悉,肿瘤医院胰腺外科通过PET-CT联合肿瘤标记物的筛选和预测,能精确发现胰腺癌手术获益差的人群,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研究,以期将来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调控或改变“手术获益差”人群。“比如将胰腺癌术后容易转移的患者,在手术前先实现‘转化’。如果他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行为能转化成不容易转移的细胞,预后水平自然会上升,胰腺癌5年生存不到20%的瓶颈就会被突破。”虞先濬颇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