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部肿瘤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在附属仁济医院成立
8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联合上海东部地区20多家二三级医院的临床肿瘤诊治专家组成的“上海东部肿瘤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在仁济医院成立。作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仁济医院肿瘤科牵头成立的会诊中心,将对优化区域性肿瘤诊治,尤其是提高疑难肿瘤的诊治水平,规范诊治流程,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精准治疗,有的放矢
刚过50岁就被查出患有晚期胰腺癌的邓阿姨,曾一度陷入绝望。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她,与正常人无异地活过了“判决”后的第三个年头。
2011年,邓阿姨因胰腺癌在某医院进行了根治手术。但不幸的是两年后复发(多发肺转移)。面对医生“最多只有半年生存期”的预测,她感到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邓阿姨慕名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的王理伟教授。王教授组织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为她制定了全身系统治疗联合局部干预的综合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孰知,邓阿姨的命运峰回路转,不但活到了今天,而且这三年来维持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王理伟教授说,这些患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首先得益于我们根据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采取“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所谓“异病同治”,就是根据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对患有不同癌症但存在相同基因的患者,选择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定向杀灭肿瘤细胞。“同病异治”则是在相同癌症患者的肿瘤基因检测中发现不同的基因型,运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理念,与过去一旦发现是肿瘤,尤其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时,放疗、化疗药物全部“上阵”,“宁可错杀,不可漏过”的战略迥然不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治疗策略,更加体现出现代医学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更多的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到擒来,MDT支撑
患者黄老伯75岁,今年3月因反复头晕、行走不稳,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脑梗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遂怀疑是淋巴癌。6月,患者又到某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倾向为癌,随后辗转沪上多家大医院,始终找不到肿瘤的原发病灶。
当黄老伯来到仁济医院肿瘤科时,距离发病已经过去了3个月。仁济医院肿瘤科组织多学科讨论:按照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诊断原则,依据国际诊治指南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略增高,这个迹象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医疗组立马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前列腺检查,穿刺病理提示:前列腺癌!诊断明确,患者及时接受手术和内分泌治疗,目前正在恢复中。
众所周知,对肿瘤的诊断,主要靠发现肿瘤的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对于如此隐匿的原发病灶,能够在两周时间查出元凶,得益于强大的MDT专家团队的支撑,以及将指南个体化地应用于患者。王理伟教授直言,只要找到了原发病灶,转移的癌细胞在很多情况下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找到原发病灶是关键,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理专家与放射、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医学专家的临床分析,以及在第一时间给予临床医生的强有力支持。
病理科主任刘强说,MDT讨论中疑难病例,都经过与临床科室面对面的细节讨论和分析,因此,病理医生更清晰地知道临床医生在诊断中碰到的疑惑和难点。对于当场能够确定的,当即明确定性;对于缺乏线索的,病理医生会调取和复习疑难病例过往所有的病理资料,放射、超声与核医学的影像专家会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CT、核磁共振等针对性的检查,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线索和信息,为“破案”提供有力保障。这较之以前,病理、影像医生关起门来看标本、读片子、写报告、各自为阵,MDT更能发挥出的1+1>2的团队优势,更快制定出规范、科学、合理的精准诊疗方案,为救治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规范诊疗,造福患者
该会诊中心覆盖了上海东部地区瑞金、仁济、新华、长海、长征、曙光、市一、市六东院、黄浦中心医院、崇明中心医院等20家二、三级医院的肿瘤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肿瘤相关诊疗科室。
会诊中心召集人王理伟教授强调,上海东部肿瘤疑难病例会诊中心的成立,旨在造福本地区患者,让患者能同时接受跨院、跨科室的全方位专家会诊,得到个体化精准诊疗计划,加强地区院际间的协作。一方面,会诊中心将通过上海东部区域范围的MDT讨论,进一步规范肿瘤疑难病例的诊治,提高各级医院肿瘤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治能力;另一方面,在会诊中心对疑难病例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后,患者将根据情况回到二级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做到二、三级医院同质化诊疗,充分整合和利用医疗资源,造福更多患者。
8月26日下午,会诊中心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展了远程病例讨论。美国胰腺癌专家Eileen M. O’Reilly教授与中方专家围绕病例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是中外双方专家通过网络会诊临床患者的一次探索性尝试,让中国的肿瘤患者能在国内得到国际的顶尖专家的共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