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同行 协同育人 学校召开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12月12日,学校在校办206会议室召开学习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吴松,校长胡寿根,校党委副书记孙培雷、刘道平、盛春,副校长孙跃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以及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教务处、社科学院等负责人及学生代表与会,会议由吴松主持。
12月7日至8日,刘道平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代表全程参加了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座谈会上,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概况,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讲话要点,对总书记讲话的六大部分内容进行了导学。
沙军介绍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他认为此次会议提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强调全程、全方位育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更强化显性思政教育,更细化隐性思政教育,通过梳理和构建教材体系与课程体系,设计和挖掘学科专业的思政教育功能。他以上海高校思政教育优秀典型为例,建议我校思政工作思考和探索如何回归思政教育课堂、如何培养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
与会人员就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我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一要着眼于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思政教育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学院的职责,它是全员性、全程性的工作,需要全校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提高全员思政意识,专业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引领价值。要将思政教育融进党建工作、融进学术科研、融进管理服务中,体现全程育人。 二要着眼于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当前上海不少高校已经探索出颇有成效的“中国系列”课程模式,我校也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推出具有上理工特色的、能够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系列课程。同时,继续探索问题导向的课程模式,促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的融合与协同,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要严守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提高网络话语能力,生动鲜活地传递正能量、引领价值观。
胡寿根也谈了学习体会,他表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以全方位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整体系统地推进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构,将全国思政教育会议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体系之中。
吴松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总书记的讲话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开端,组织各个层面的学习会、研讨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思考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中,特别是在条件成熟的通识课和专业课中先行先试,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要努力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校史校训育人功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要从课程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各个层面,探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举措,不断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校党委书记吴松总结讲话(王博 摄)
座谈会现场(王博 摄)
供稿:党委(校长)办公室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