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马大嫂们,买菜大不同

10.09.2014  03:03

 

买小菜还要去小菜场吗?产地直销的蔬菜只有在市郊马路边的小摊上才有吗?都说是优质农副产品,怎么才能确认它们的真实身份?

这些问题,都将有解决方式。市商务委消息,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将加大食用农产品O2O销售模式,用信息技术帮助更多“马大嫂”获得安全、优质、平价的农副产品,感受互联网时代的“绿色生活”。

点一点,回家收菜!

上月才从欧洲度完蜜月回到上海,90后白领余佳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新任务:负责夫妻俩的晚餐。她和老公都是“新上海人”,没地方“蹭饭”,又嫌在外就餐价格贵、油太多,所以决定自己开伙。但和很多白领一样,余佳和老公下班到家已将近晚上7时。“这个时候小菜场关门了,超市卖场的小菜又不是最新鲜;就算买,也要耽误时间,加上洗菜、做饭,至少8点半才能吃上晚饭。

不过,最近余佳找到一个“口袋菜篮子”,就是都市菜园开在微信上的“移动生鲜商城”买菜。余佳点点手机给记者看:“家常菜的原材料这里都有,如果选择价格稍微贵一些的‘精品菜’,连拣菜、洗菜的过程都能省掉;中午买的菜,下午就能送到小区,我请物业人员帮忙收一收,到家就能烧了。”余佳说,虽然生鲜电商层出不穷,但配送效率都比不过这个“口袋菜篮子”,尤其是每天要吃的绿叶菜,还是“口袋菜篮子”方便。

记者从都市菜园获悉,余佳嘴里的“口袋菜篮子”,正是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家庭厨房解决方案之一。据了解,除了微信上的生鲜商城,都市菜园还在全市50多个社区开设了移动摊位直供点,以及提供“光明·天鲜配”服务。这三个O2O卖菜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有半径,并非一般电商一味地求大求远。比如,生鲜商城上虽然有近1000种生鲜商品,但只供部分社区的网友选购。因为它其实是在社区里建虚拟小菜场,只有对应的物流体系建好了,才能服务社区的居民;如果服务半径太长,就会影响配送效率和农副产品新鲜度。另一个共同点在于,三种模式中的农产品都是产地直供。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因为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也比同样品质的产品有优势。

不同之处在于,三种方式的服务对象有差别。移动生鲜商场主要满足小白领的买菜需求;社区直供点满足退休人员的买菜需求。这些移动摊位一般在上午7时至9时出现在社区的固定位置,供应50多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市场价便宜15%,颇受赋闲在家的居民欢迎。而“光明·天鲜配”除了满足网友的自订需求外,还是一种新的孝顺长辈方式:小辈通过电话、网站等多渠道为长辈定制蔬菜套餐,每周三次送货上门,既可随心换菜,也可随时暂停配送,解决空巢老人的买菜难问题。

扫一扫,不再怕“李鬼

在很多菜市场,如今都能看到“扫码机”:各个摊位给消费者的小票上,或是一串条形码,或是一个二维码;扫码机扫一扫,菜从哪个基地来的、进入哪家批发市场,又到了哪个零售摊位,都一清二楚。那么,从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上购买所谓“产地直供”农副产品,又怎么确认它们身份可靠呢?

还是靠二维码。

强丰生态农庄是上海市区32个标准化菜场“无人售菜”直销点的主人,也设置了直销网页,通过互联网卖菜。近期,强丰又成为上海首批完成地产蔬菜二维码追溯系统的产、供、销一体化企业。为强丰生态农庄提供农副产品的金山强丰果蔬合作社从今年3月份开始探索建设蔬菜二维码追溯系统,目前已建立强丰生态农庄溯源系统信息平台,并在强丰生态农庄各类果蔬产品上粘贴二维码标识。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标志,就能在强丰生态农庄溯源系统信息平台上查询产品介绍、溯源情况、种植信息、质量管理、加工包装信息、运输销售信息等各项相关信息。从这个月开始,二维码查询已应用到强丰旗下所有的无人售菜点和两家强丰自营鲜菜市场的果蔬产品上。

另一家加入二维码打“李鬼”的企业则是上海多利农庄。它在有机蔬菜生产、采收、包装、配送整个流程中,通过RFID标签记录每个环节的信息,在每件下线产品的外包装上粘贴二维码标签,标签中包含产品编号、生产厂家、商品名称、种植基地信息等,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二维码识别软件了解产品的上述信息。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蔬菜,上海还在猪肉、牛羊肉、蔬菜、冷鲜禽、包装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等品种上探索建设二维码追溯,其中冷鲜禽追溯系统建设被列为201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建设进入全面试点阶段,预计10月中下旬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圣华、六和勤强、良元、旺园、湘佳等5家品牌冷鲜禽企业设在标准化菜市场及超市大卖场的近400个销售点以及3家禽类屠宰厂、两家配送中心,都将实现冷鲜禽二维码追溯。

买小菜,小菜场不再是唯一

未来,农副产品消费将不局限于小菜场,而是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销售模式。

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处长吴国梁告诉记者,上海食用农产品配送在全面市场化流通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农产品配送模式,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农民得益。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绿色农产品至少能通过六种途径来到居民身边。

农社对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社区直接对接,企业直接向社区消费者提供食用农产品。结合目前生鲜电商迅猛发展的形势,在农社对接基础上发展新型O2O农社对接模式,将“生产基地—社区”的传统农社对接配送模式与新型线上线下生鲜电商模式相结合。比如,厨易时代把菜市场和超市浓缩进20平方米放入小区,打造“1个供应中心—N个社区厨易站”的公交网状配送模式,通过全程冷链从基地到总部供应中心,把厨易会员的网上订单,当天定时配送至全智能无人售菜提货一体服务终端厨易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定点定时生鲜农产品配送和生活性服务解决方案。

农超对接。生产基地与超市之间建立产销一体化链条,超市通过将产业链延伸到生产基地直购直采,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了食品安全。

农标对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本市标准化菜市场直接对接,将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直接配送到标准化菜市场。比如,工厂化豆芽生产企业上海原野蔬菜食品公司自有豆芽品牌“菜博士”,市场占有率在42%以上,为400多家本市标准化菜市场配送“菜博士”豆芽。上海清美绿色食品公司在本市标准化菜市场设立1000余家专卖店,每天由公司全程冷藏配送系统配送至菜场专卖店,提供豆制品、面制品、早餐食品等多种产品。

农餐对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种养殖基地、加工基地与连锁餐饮、企事业食堂对接。

生鲜电商宅配。按照客户需求提供营养搭配的宅配套餐,将会员定制与体验式销售相结合,通过会员定制将生鲜产品和服务模块化,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代表企业有都市菜园、多利农庄、一亩田、菜管家等。

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配送模式。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集基地生产、物流配送、营销经营为一体,自建农产品销售门店,开展自主配送,打造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比如,崇明生态公司统筹崇明地产农产品零散资源,建立崇明生态农业公共物流平台、覆盖崇明县的农产品配送分中心和市区二级分拨站点,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中心城区的网店规模与品牌影响。本报记者 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