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道颖从医30年 在无声黑白世界里炼就火眼金睛

22.12.2014  14:54

  众人皆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有名,却不知,每台成功的神经外科手术,都有一个幕后功臣——放射科的影像观测医生。女医生耿道颖,在放射科从医30年,在无声的黑白世界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得出的诊断与临床符合率高达90%—95%。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让她看一眼片子。

   从医:炼就火眼金睛

  耿道颖是上海市第八届巾帼创新奖暨三八红旗手标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耿道颖的工作,是面对黑白的片子,眼睛默默扫过片子上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提笔记录。“片子中的阴影,究竟是肿瘤、炎症,还是梗塞?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这需要影像科医生长期经验的积累。我看完片子,是开刀,还是介入?我会给患者提供意见。

  从医30年,她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曾有个年轻的韩国男性患者,头痛剧烈,被诊断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运动区生了恶性胶质肿瘤。到华山医院会诊时,耿道颖看片子看出了不同之处,她认定这片阴影更像寄生虫,如果盲目开刀会造成瘫痪,而且还有引起脑内播散的可能性,建议把患者的血标本送到上海寄生虫研究所检查,结果验证了她的判断,最后给予驱虫治疗。半年后病灶明显缩小后开刀,取出了一条15厘米长的裂头蚴虫体。

  眼下医患关系紧张,不少医生不敢轻易给病人下结论,而耿道颖愿意冒一点风险,敢于为病人下结论,这些都是基于她深厚的看片功力,“片子中的每个细节都不容有错,而且越注重与临床结合,确诊概率就越高”。

   成就:早期预警脑血管病

  1984年,耿道颖以优异成绩从江苏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进入放射科这个幕后岗位。耿道颖十分敬业,从技术员做起,学习拍片、洗片、CT、MRI,这一干就是8年。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所攻读专业仍是影像学。

  来到华山医院的放射科,耿道颖深深体会到,影像学配合临床医疗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中风,眼下已经超过肿瘤、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死亡、致残疾病中居第一位,堪称“第一杀手”。中风病人往往事发突然,如何实现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指导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及时治疗,并对疗效及预后进行无创预测评估,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耿道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脑CT灌注成像(CTP)多模式扫描方案,为基础的脑血管病提供了早期预警技术。

  她还有一项创新是摸索出术中磁共振新技术,将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在手术进行时不仅精准定位肿瘤,还可清晰显示大脑功能区与代偿区的关系,这样的手术准确性更高,减少手术对功能区的损坏。耿道颖说:“有的脑肿瘤病人,可能语言区已经被损坏了,但是周围的代偿区还能起到语言功能,还能说话。如果手术时把肿瘤切除的同时,把代偿区也切除了,反而不会说话了。而这一技术,就能避免对代偿区的损坏,术后偏瘫失语的并发症明显下降。

   育人:被学生评为好导师

  作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学生有医疗系、高护系、药学系的本科生,更多的是慕名选课的研究生。连续12年主讲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课程,生动形象的授课风格融入渊博的知识,被学生视为珍品,一堂课下来,“粉丝”云集。耿道颖更是获选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课堂上,耿道颖常常向学生传递乐观、感恩、尊重弱小的理念。不仅如此,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耿道颖身体力行,以勤恳、质朴、无私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她不求课酬的高低,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公益性质的活动。淡薄名利,注重行动产生的效应是耿道颖的人生理念,“这不是钱的问题,只要受众面很广,而且能给学员带来效应,至少能够提高我们中国的放射学水平,我觉得就值得。”每次编书获得的稿费,耿道颖都用来买书送给学生。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