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一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25.02.2016  10:33

  很多人或许没有想到,当年支持子女“沪漂”,而今自己成了“老漂”。

  “为了给女儿带孩子呗。”从东北来到上海的胡阿姨给出“”的理由,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些老人满足天伦之乐的同时,也跟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割裂开。听不懂上海话,不认识邻居朋友……他们陷入焦虑、感到孤独。

  如何给这群“老漂族”提供支持?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一个“老漂族俱乐部”诞生了。

   近八成受访老人感到孤独

  居住在政立一居民区717弄的王阿姨今年59岁,退休前在江西南昌的农商信用社工作。六年前,为帮儿子媳妇照顾即将出生的孩子,王阿姨来到上海,每天起早摸黑,辛苦带娃。在陌生的城市,王阿姨一开始很不适应,“谁都不认识,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了,天天想着回老家。

  像王阿姨这样的“老漂”不在少数。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了解到717弄小区有这样一群“老漂族”。这个老式小区中人口以中青年为主,文化水平较高,他们的父母为了子女来到上海生活。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受访“老漂族”认为子女对他们不够重视,四成以上老人对家庭生活不满意,近八成老人感到孤独。

   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快乐

  让王阿姨打消回老家念头的,是当时的小区“块长”朱莉。朱莉跟她聊天,让她觉得心里暖暖的。王阿姨还通过社区能人建立的“胡阿姨联络站”,认识了不少阿姨妈妈,大家经常交流带娃心得,还一起去近郊旅游。“胡阿姨联络站”邀请一些“老漂族”担任居民小组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快乐、充实生活。

  去年下半年,在“胡阿姨联络站”帮助下,“老漂族俱乐部”诞生。从福建泉州来沪的林老伯年届六旬,为照顾在上海一所大学任教的女儿,他和老伴移居上海已三年有余。刚到上海时,老人感到生活不便,又为女儿的婚事焦虑。应邀加入俱乐部后,两人参加了乒乓球队、排舞队活动,结识了很多邻居。现在,老两口心态轻松了许多,“今年最大愿望就是宝贝女儿的终身大事能有着落。

   三大块活动提升自治能力

  在社区能人胡阿姨看来,俱乐部不仅是让“老漂”们排解寂寞的地方,更能让小区提升自治能力。胡阿姨介绍,“老漂族”俱乐部计划开展三大块活动:第一块是以唱唱跳跳来丰富邻里生活的欢乐营;第二块是以谈谈说说来解决邻里纠纷的聊天会;第三块是以帮助小区解决治理难题、共商共议小区重大事项的议事会。

  王阿姨所在的小区,住房阳台太小,无法晾晒衣物,一些居民就把衣物直接晾在小区树木间。王阿姨和一些居民把这个难题告诉居委会。居委会通过发放意见征询表、居民代表共商共议的方式,决定在小区向阳位置统一安装不锈钢晾衣架,方案得到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最终,街道和物业共同出资,解决这个难题。“没想到自己提的建议,居然会变成现实。”王阿姨高兴地说,自己在这里也是“有用”的,这让她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认为,帮助“老漂族”融入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社区介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