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人如何庆祝生日
年满13岁的姑娘在农历六月十九举行成人仪式。如已定亲,是日,婆母在媒人的陪同下,送猪肉、面条、金银首饰到尚未过门的媳妇家。姑娘家设便饭招待客人,下面条在村上分送,祝贺姑娘成年,称“做寿头”。未许配人家的,由外婆家送肉和面条为姑娘做寿头。
定亲的婆家要送礼
旧俗中,上海农村视女孩13岁、男孩16岁为成年。年满13岁的姑娘在农历六月十九举行成人仪式。如已定亲,是日,婆母在媒人的陪同下,送猪肉、面条、金银首饰到尚未过门的媳妇家。姑娘家设便饭招待客人,下面条在村上分送,祝贺姑娘成年,称“做寿头”。未许配人家的,由外婆家送肉和面条为姑娘做寿头。
男孩16岁举行“开关栅”,仪式可在生日前后举行,日期由父母请算命先生或太保定。届时请太保唱书,亲友携礼赴宴。上海县北新泾镇一带有为成年男子起大名的风俗。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关栅”仪式失传,有的仍“做寿头”。上个世纪90年代起,学校或共青团组织为年满18岁青年举行成年宣誓活动。
30岁起方可称“做寿”
上海人过生日重小孩和老人。小孩称做生日,老人称做寿。遇到孩子生日,富裕人家邀亲友聚餐,一般人家正餐吃面条。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孩子10岁时,不论城乡,家长均为孩子过生日。一般过生日的方式是设酒宴,邀亲朋好友、孩子的同学聚餐。赴宴亲友送钱或儿童用品,外婆家有送面条的,同学送贺卡、小礼品,家长下面条分送邻里。
相比之下,成年人较少做生日。旧俗中,30岁起方可做寿,40岁不做,50岁起逢十为大寿,也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即49、59、69岁等做大寿。做寿由子女发起,广邀亲朋,城镇大多在寿翁寿婆生日当天或提前几天举行,乡村因农时及恰逢青黄不接,多在春节做寿。贺寿礼有寿面、寿桃、寿糕、寿字香、寿酒、寿幛、寿匾、寿星像等。农村有猪肉、猪腿等。
拜寿开始放鞭炮,贺寿者向寿翁夫妇磕头,寿翁酌给小辈喜钱。设盛宴聚餐。下寿面分送邻里。客人告别时,主人退回部分礼物,称回礼。解放后,有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长寿者送面条、寿礼。
乔迁也值得庆祝
此外,乔迁也是人生一大喜事。旧俗中迁新居,邀亲友,设宴庆贺,称进宅。民国时期,市区及城镇居民少有造房,多租房,乔迁不重仪式。是日,请亲友帮忙搬家,以酒饭待客。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多请搬家公司代劳。家具进屋前,放鞭炮,子女先把秤、甘蔗、青竹等寓意“节节高”“称心如意”的吉祥物放入房中,再搬家具。客人送礼,有字画、工艺品、居家用品等,也有送钱。农村人在入住新居前,要祭土地神。进宅日,新居门前悬青竹、竹筛、鱼簏,放鞭炮。
亲友毕集,贺礼必备馒头、糕,另有猪肉等,风俗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