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武术课是语文老师教的 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革三批试点启动
你的体育课是语文老师教的?这不是玩笑话,而是发生在川沙中学的真实故事:张森生曾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因为爱好,从大学起他就练习武术,还曾夺得香港国际武术节单项冠军。四年前,川沙中学成为全市17所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高中之一,因为缺少师资,“文武双全”的张老师开始兼任体育老师。四年来,川沙中学的武术课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粉丝,武术也因此成了学校的体育品牌项目。
15日,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工作会上,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川沙中学向刚刚成为“高中体育专项化”第三批试点学校的74所高中展示了改革四年来的成果。
“拿到体育课专项选课表时,我惊讶地发现,语文组的张老师竟然在列!”川沙中学高二(3)班的小周,去年与高一、高二所有同学一起师从张森生练太极拳。
张森生虽毕业于上师大中文系,但他从小就喜欢武术,多年来坚持每天习武。从2002年担任学校社团老师以来,他培养了众多武术小粉丝。
语文老师教武术这样的“传奇”,是川沙中学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次大胆尝试。2012年,上海在17所高中率先推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川沙中学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不过,在体育课程改革之初,师资成为放在校长陈忠新面前的一道难题——事实上,这也是众多试点学校都普遍碰到的问题。想要开出足够多的专项课程,就需要更多有专项技能的体育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专多能的张森生就成功转型了。
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有限,学生按兴趣拆分成更多的体育项目班之后,具备专项体育技能的师资从何而来?从其他学科教师中“挖掘”拥有专项体育技能者,鼓励“一专多能”,成为师资扩容的新招。除此之外,川沙中学还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实教学队伍:从校外体育专项俱乐部请来辅导老师,丰富体育老师的专项技能,实现男子足球、男女篮球、健美操、武术和羽毛球6个专项专业教学的转换; 也从外校聘任教练员和教师,补足、补强师资。四年时间里,川沙中学从华东师大聘任了5位体育硕士担任体育老师,充实了学校的体育教学队伍,让6个专项小班化教学更具实效性。
如今,体育课在川沙中学实现“大变脸”:学校原来的“三课两活动”改为“四课一活动”;每周安排两次80分钟的专项教学课,高中阶段课时量达到400学时。体育带给学生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显现:学校里每年大大小小各个项目的比赛累计达到500多场,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比赛中;从川沙中学毕业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专业技能,他们中的很多人,如今还成为大学里体育社团的主力队员。
2012年,上海在17所高中率先推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按兴趣编班并将每天一节体育课整合为每次两节连上。四年多来,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收到各方积极反馈。调查显示,17所试点学校95%的师生支持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明显改善。2015年,包括民立中学在内的21所高中成为第二批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本月,经各区教育局遴选,又有74所高中成为第三批试点学校。据悉,在未来两年,全市16个区将实现区域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全覆盖。(记者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