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怒摔学生手机做规矩引争议:奇招“有硬有软”
10月27日,自称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15级经济学班学生,署名为黎晓亮的作者在公众账号上发布了《大学教师课堂怒摔两部iPhone6s背后的良苦用心》的文章,披露了该校社会学教师戴冰洁在10月26日下午的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摔了两个不认真听课的播音专业学生的iPhone6s手机。青年报记者昨天第一时间联系到戴老师本人,她表示,摔手机之事属实,目前校方已妥善处理此事,双方也已达成谅解。
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个老师有个性”!也有人指出:老师摔学生手机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作为老师也不能“暴力”管教学生。
10月27日,自称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15级经济学班学生在微信公号发帖称,该校社会学教师戴冰洁在26日下午的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摔了两个不认真听课的播音专业学生的iphone6s手机。对此,沪上部分老师和学生表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的确应受到惩罚,也有人认为,该老师此举过激。更有老师认为,出现个别低头族没必要发火,但若课堂上频繁出现“低头族”,要么老师讲课水平有问题,要么班级需检讨自身学习风气。
昨天,署名为“黎晓亮”的作者在名为《大学教师课堂怒摔两部iPhone6s背后的良苦用心》的帖子中表示,“对于这位年轻的人大社会学博士而言,播音专业学生可以算是她从业以来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她认为上她的课,就要遵循她制定的规章制度,否则走人。她对学生们的低头行为深恶痛绝,多次要求学生们别光明正大地玩手机,认真听课。”帖子里爆料说,“在强调了八周之后,今年10月26日,戴冰洁老师终于看到了她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有两位播音专业的学生,低着头闷声玩手机,完全没有理会课堂。她终于爆发了,两台iPhone从窗口飞了出去。”
帖子中表示,“学生的反应自然是错愕与不理解。在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眼中,社会学不过是要修满的几个学分,老师是只会自娱自乐的陌生人。在随后传媒学生的朋友圈中,甚至出现了‘传媒老师摔学生手机自夸是为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句子。”
帖子一经转发,顿时火爆网络。
昨天下午,青年报记者几经周折,拨通了戴老师的手机。她先是愣了一下,承认“事情是真的”,随后表示“黎晓亮”这个名字为虚构。“这件事校方已经处理好了,自己也和学生已经达成谅解。为了不对学生再造成其它影响,不会再对外说什么,希望媒体不要炒作。”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记者随后找到了戴老师的一位朋友黄先生(化名)。他对此事发生在戴老师身上颇为吃惊,“戴老师为人很温和,性格又好,待人接物也非常得体,肯定是学生惹火了她。”黄先生回忆说,有次几位老师一起出去旅游,戴老师会主动帮大家拍照,将记录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虽然家境很好但一点都不任性,出去玩也很尊重大家的意见。
据黄先生了解,网帖部分信息并非事实。比如戴老师毕业的学校并非人大,而是上海的一所高校。“对于摔手机的事,她私底下的表态是如果再选择一次,还是会这样做。对于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做规矩,以正视听。”
昨天晚上,青年报记者又辗转联系到了浙江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小可(化名)。她透露说,虽然当时起并不在该班级,但打听到此事的确是真的。据播音系的同学说,戴老师平时课上得不错,人也很好。
[师生评论]
老师行为有些过激,但师生本应互相尊重
看法1:不能助长学生漠视课堂风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老师在讲课,而学生在看手机。”一句调侃的话,却道出了当下课堂的尴尬。华东政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童潇分析说,老师摔学生手机是有些过激了,但作为一名教师对老师的情绪深有体会。“现在的学生对社科类课程的漠视程度已经到了让人不可容忍的地步。老师平时不敢管学生,生怕学生给自己打低分,也值得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反思。我觉得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学生激怒了她。当然,戴老师的行为也过火了。老师需要对学生有耐心,即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能太偏激。”他还建议,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扔手机一事。作为校方,不能单方面处理老师,这会造成一种逆向选择,让其他老师更加不敢进行课堂管理。不能鼓励这种行为的发生。
部分网友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本来就是违反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都低着玩手机,换做是你你会有心情讲课吗?”不过,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手机作为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一定纯粹出于娱乐的用途,还可以用来查找资料,帮助学习等。不分青红皂白,粗暴对待,没有章法也缺乏智慧。
看法2:老师摔手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采访中,有人提出,老师摔手机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手机不是老师的财产,老师没有处理手机的权利。摔学生手机是不是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呢?”这一说法得到了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师张敏的确认,“教师怒摔学生手机,轻则须向学生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重则应受治安处罚。”
“即便出发点是好的,让学生好好学习,但这样反而会使学生更厌学。”有网友表示,老师经常说的“为你好”,有时候并不是为学生着想,而是在伤害学生。“真正的为你好,是不会建立在伤害人的基础上的。”
看法3:学生频“低头”,老师或需检讨
复旦大学董文博教授说,个别同学的行为或者偶尔的行为应该与老师讲课水平没有关系,自己教课时也很少管。但如果是多数同学频繁的行为,恐怕老师就要检讨讲课水平,学生应检讨自身班级的学习风气了。
被学生亲热称为“校农大敏哥”的张敏认为,互联网时代只要课堂不够精彩,学生自然还是会被手机屏争夺过去。现在的学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见多识广,知识结构、思想和价值观都越来越多元,老师需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下的学生。至于教师自身,则比过去更需要用心备课和上课,既真懂理论,又能讲得符合“95后”的心里去,否则死板教条授课怕难吸引新潮的学生。
对于低头族增多的现象,张敏认为,主要还是多出现在课间,所以,干脆课间放学生低头看自己喜欢的东西,那课堂上低头族就少。简单的“禁行”,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何避免课堂低头族?]
奇招“有硬有软”倡议无手机课堂
上大广播电视新闻的李同学说,有些老师对于这种看手机、开小差的行为会视而不见;有的老师则经常连珠炮似地抽人提问,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不敢干别的。另一种老师讲的都是干货,或者时不时说“这是考试重点”之类的话警醒熊孩子,这样抬头率自然而然比较高。某高校思想政治老师则规定,上课禁止学生碰手机,并把这一项列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一旦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就扣除其相应的平时分数。如果学生被抓到几次以上,就会被取消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
去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人文系文法公管类145班在班长的倡议下,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同学们进入教室后,纷纷把自己的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随后,全班同学逐一把手机放入了讲台前自制的手机收纳盒中。据悉,该班已在QQ上向更多同学发出了“无手机课堂”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