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极易走失 警方建议老人最好随身带张联系卡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意味着大团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老小到饭店吃顿团圆饭成了许多上海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活动。但记者了解到,由于生理原因,有些高龄老人外出片刻也可能与家人失散。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的统计数据就显示,2014年浦东警方接报迷途人员中,近三成是60岁以上老人。所以警方特别提醒,春节期间,最好不要让高龄老人独自出门,或者能在老人随身物品中留下身份信息和联系人方式,以便万一走失后联系家属。而医生则建议,春节期间多陪陪长辈聊天,一来增进感情,二来也能缓解老人大脑的退化。
■案例一
迷失方向,语言不通
去年12月18日傍晚,唐镇派出所值班民警包警官接到市民报警,一名高龄老人独自徘徊在外环高速公路上。包警官现场发现,一位看上去年近90岁的老太太正迟缓地走在外环高架路的上匝道,面部表情麻木。包警官立刻上前询问老太太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信息,可老太太一口浓重的方言,两人交流不畅,老人身上也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证件,他只能先将老人接回派出所。
在值班民警送来热水和糖果之后,老太太开始努力表明身份,无奈口音太重,多次尝试无果后,老人竟然急得哭了起来。后来老人表示能写出自己的姓名,民警拿来纸笔后,老人最终只写出了姓氏,名字却写不出来……经过数小时的查询,民警终于找到了老人的户籍信息——四川阆中人,可是户口上只有老人一人信息,无法找到家属。
“不过好歹知道是四川阆中人了,附近外来人员习惯按地域聚居,所以我们安排了民警和联防队员在附近阆中人聚居区寻找老人信息。”包警官告诉记者,实地走访的民警及110平台同时传来消息,有一失踪老人,信息与该老人极为相似,后经核实确定就是这名走失老人。
包警官表示,当时室外气温很低,老人吃了不少苦,猜测是老人与家人有了些矛盾,赌气出走但迷失了方向,“老人思路倒不混乱,主要问题还是语言不通,这给民警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案例二
独自外出,坐错公交
去年10月一天傍晚,浦兴路派出所值班民警盛骐卿、陈立敏接市民电话报称,家中80岁父亲在上午10点钟离家办事一直没回家,由于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在外一天恐饥寒交迫出现意外,希望得到民警帮助。“当时报案的女士很着急,老人年纪大了又生病,我们也希望早点找回来。”
盛骐卿登记了老人体貌特征之后,又询问了老人平时常去的几个地方,“当时猜想老人可能会去银行取养老金。”果然,在比对了几处道路图像监控后找到了老人的踪迹:当天10点半左右,老人曾在附近银行取款,然后沿着菏泽路由北向南离开,后步行至博兴路荷泽路公交车站处,此后不久监控探头失去老人踪迹,推测老人可能乘坐公交车离开。“我们立刻向指挥中心及公交沿线各派出所通报该事件,希望能够协力找回老人。”
当晚22点左右,高桥派出所民警表示找到该老人,原来老人乘坐了错误的公交车到了终点站,好心市民报警并将其送至高桥派出所。“当时老人身上没有手机和联系人电话,我们还建议家属一定要在老人外出时在衣物上留下信息,以便走失后方便寻找。”陈立敏说。
■案例三
随身带卡,轻松找回
其实,很多时候只需要一张简单的卡片,老人走失后寻回的速度就快得多。去年4月29日晚十点,王港派出所接到市民举报,在龙东大道川沙路口有一位迷途老太太。值班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和实地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很快就找到了老人,并送回派出所。
但是老人神情木讷,语言含糊,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虽然看上去只有五六十岁,但是精神状况却不容乐观。正在民警焦头烂额之时,民警薛裕祥细心地发现老人脖子上挂着一根蓝色绳子,拉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卡片,上面有老人姓名和其儿子的联系方式。由于当时已将近午夜,老人孩子的电话一直关机,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接通电话。原来老人儿子在外出差,老人住在女儿家,女儿尚不知道母亲已走失,随后老人被接回家。
民警傅健告诉记者,当地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已将长辈接到上海,但有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且长期在农村生活,不适应城市的变化。而且,他们对手机等并不熟悉,也无法记住电话号码,再加上不识字,一旦走失,找回的难度比较大。“老人身上有紧急联系人信息太重要了,我们当天还有另一位老人走失,由于没有联系信息,找起来颇为费力。”
警方支招:尽快报案、随身带卡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治安支队治安管理科专管民警方凤桥告诉记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等其他精神方面问题的老人尤其容易走失。为此,方凤桥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为老人的随身物品中夹带身份信息,包括老人的姓名和联系人电话。
其次,老人一旦走失,家属要尽快报警登记老人信息,无论是到家庭所在地派出所,或是到走失地点所在派出所。
最后,家属留下联系方式,并保持通讯畅通,“我们曾遇到过,老人找到了,但家属电话始终无法接通,这也延误了老人尽快回家。”
医生建议:过年多陪老人聊聊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郭起浩教授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存在弥漫性萎缩,而尤以海马区萎缩为主,该区域萎缩可导致患者记忆力变差,如记不清东西放在那里、刚才说过的话,严重者不记得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属姓名等,相当于脑内GPS定位失灵,晚期患者还会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不清楚。因此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一旦外出很容易迷路走失。
“根据我了解到的数据,全国60岁以上人群有约5%患有阿尔茨海默症,80岁老人中有三分之一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郭起浩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不过他接触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40来岁,“阿尔茨海默症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一般看来,父辈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下一代患病的几率更大,所以,经常有患者子女如惊弓之鸟、担心患上此病。”他建议,有阿尔茨海默症遗传史的家庭成员如果出现健忘表现,可以到记忆门诊通过脑功能检查并定期随访获得早期干预。
郭起浩表示,多锻炼、多动脑是最好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症的“良药”;如果老人不幸患病,及早就医并按时服药也可减缓病情的恶化。“我了解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整天闷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有的则特别喜欢往外面跑。其实我认为多往外走走对患病老人是有好处的。有些家属担心老人走丢,就安排老人长期待在屋里,这并不利于延缓病情发展。最好的做法是,在有家属陪伴的前提下,多让老人出门散步,既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增加脑子的血液供应。”
“如今马上过年了,晚辈在家里可以多陪老人聊天,看电视的时候多问问老人电视里播放的内容,讨论下一天干了什么,有条件可以一起下下棋,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其实都能让老人的脑子多转转,对老人病情有好处。老人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沉默寡言,脑子更容易’锈’住了。”郭起浩建议,晚辈借过年假期多陪陪老人。
[背景新闻]
近三成迷途者超60岁
记者从浦东人口办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2014年浦东新区各街镇9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527人,占总人数的千分之6.42,90岁以上男性占千分之3.94,女性占比更高,达千分之8.89;而全区百岁以上老人也有372人。记者从各街镇的数据看出,陆家嘴街道、潍坊新村街道、周家渡街道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居民区老龄化程度更高,张江镇、康桥镇等较为新兴的社区则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了解到,根据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数据显示,2014年浦东公安共接报迷途人员40多人,其中60岁以上占比达28%,接近三成;而接报失踪人员700多人,以患有精神类疾病或阿尔兹海默症者居多,系人为走失,与家属失去联系。所幸绝大部分失踪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被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