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申城美】照料好老人是最大心愿——记普陀区社会福利院护理部主任肖玉荣
养老院里老人多,难免有几分“暮气”。
但是在肖玉荣担任护理部主任的普陀区社会福利院,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护理员们时刻来回奔忙着照料老人,把每个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些公共活动区域,洒满阳光、仿佛有一股活力。
21年来,肖玉荣用她的一片善心,影响着这个地方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她长久守护在老人身边,亲手照料着几百位老人,许多原本生活质量不高的老人在她的照料下延续了生命。
为老人养老送终,被她做成了一份神圣的事业。
陪伴送终,是最后的使命
有些老人离开前,神志已经恍惚,连家属都觉得“他已经不知道了”。但肖玉荣坚信,一个人临终前,所有的知觉都存在。她照顾老人最后的使命,就是要为他们送终,让他们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93岁高龄的宋思光老人,在肖玉荣的耳语中安详辞世。
这位老人身前患有严重心脏病,一直由肖玉荣照料着。后来病情加重,从福利院住进医院。一天上午,家属突然来电,说老人不行了,请肖玉荣帮忙买一套寿衣。当肖玉荣赶到医院时,老人已处于弥留状态。她想给老人道别,家属却劝她说“不用了,反正她已经不知道了。”
见老人还忍着一口气,肖玉荣伏到她身边,搂着老人的头、在耳边不停地说:“走好,走好,阿婆侬放心走。”说着说着,老人便咽了气。肖玉荣留在医院里,帮着家属一起给老人擦洗干净、穿好寿衣。她知道老人生前很爱干净,还叮嘱护工一定要仔细擦洗。肖玉荣比谁都清楚,老人生前就很依赖她,一直等到她来才肯咽气。她心里一直在默默祝福这位老人,把她的离开看作一件“白喜事”:“老人高龄辞世,最后几年一直在福利院得到细心照料,离开时家人都在身边。”
可是,也有些为老人送终的场面,会让她难过许久。有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神志不清,看起来快不行了。肖玉荣手机里存着联系方式,却怎么也打不通监护人电话,她半夜到家属家里敲门,也扑了个空。于是,她定下心神,和几位护理员一起,守在老人身边送她离开,一直等到监护人赶来。
在福利院花园的一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太平间。肖玉荣几乎不会把刚刚离开的老人送到那里。“那里冷冰冰的,谁愿意去呢?”她会陪伴在临终老人身边,通知家属尽快接走老人,其他护理员还会把同屋老人带到别处休息,不让他们感受到死亡的阴影。
悉心照护,延续老人生命
肖玉荣很了解老人:许多上了年纪的,表面平静、通情达理,其实内心深处都对死亡有着巨大的担忧和惧怕。
有几位老人,是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孤老戴阿婆进福利院的时候状态很差,蓬头垢面,浑身上下散发异味,大晴天脚上的套鞋一直不肯脱。她看见后很心疼,主动要求把老人安排到专护区,由她日夜照料。
起初,老人对肖玉荣很抗拒,不愿洗澡不愿剪指甲,一走近就大哭大闹。她观察老人一段时间,发现这是位早年留过洋有文化的老人,她之所以抗拒一切,是恐惧自己不久于人世、无人送终。于是,肖玉荣用各种方法亲近老人、逗乐老人,终于慢慢打开她心中的结。
戴阿婆要过94岁生日了。肖玉荣和护理员们隔天帮老人换洗衣裤,请理发师专门上门为她理发,老人一天比一天精神,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肖玉荣忙进忙出,嘴里喃喃地说:“肖肖,女儿。”
肖玉荣24岁进福利院,是这里最年轻的护理员,一晃21个年头。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在最艰苦的岗位上。
1994年,她以“保姆”身份进福利院工作,照顾着四名需要24小时看护、卧床无法自理的老人,收入就是4家家属每月280元的照护费。后来成为正式聘用工之后,她又换到“病区”,照料全院最难护理的长期患病老人。
福利院里数不清的老人,因为她的照料而延续了生命。可护理部的同事们却悄悄地说:“1971年生的肖肖,今年虚岁才45,这几年她明显老得快,都是为照顾老人消耗的。”
善意的议论传到肖玉荣耳朵里,她像往常一样开朗地笑起来。她用很真诚的语气告诉记者:“我很喜欢照料老人,从内心深处爱这份工作,我从中收获的东西更多。”
善的信仰,考虑自己不多
对于自己的收获,肖玉荣一直很感恩:二十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从安徽农村到上海打工,当时她学历不高又缺少技能,全靠着这份稳定的工作在上海落下脚,她还一直受到许多上海同事的帮助。
因为照料老人特别出色,这几年她获得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明星”、“全国优秀服务标兵”、“上海市优秀农民工”等各种荣誉,今年年初还拿到了上海户口,了却了落户上海的夙愿。
丈夫和女儿也都目睹过肖玉荣的工作状况,对她的善良赞不绝口。在丈夫汤保牛眼里,这个妻子“好得没话说”————“她对家里老人也特别好,83岁的老母亲在安徽老家,由其他兄弟姐妹照料,她一有积蓄就给老母亲寄钱。我们在老家买的房子,重新装修、买了家具给我的父母住,这些全都是她的主意。”24岁的女儿大学毕业刚工作不久,这个姑娘身上也秉承了母亲的许多优点,在公司里很受同事朋友欢迎。
肖玉荣说,他们夫妇俩从小教育女儿,“不要计较小事、要多帮助别人”,“工作中不要多考虑钱,答应别人的事情都要做到”……
这些,也都是她自己的工作感慨。肖玉荣一家三口在上海并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在还租房住,可是她已经觉得很满足:“我们一家人都是这样,对自己的事考虑不多。”她最大的心愿还是“照料老人”:“我会一直为他们养老送终,直到做不动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