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巧琴:传统养殖登上国际大舞台
“我们公司今年10月份在迪拜开了一家店,明年还要在希腊开一个工厂店。”不同于大多女企业家惯有的大胆奔放,提及公司今年的喜事,翁巧琴反倒有些羞涩了起来。“这是一榔头一榔头‘实干’挖出来的。”
翁巧琴,余姚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学生,用她的话来说,“同学都是局长校长,只有我一个在苦哈哈地养兔子。”养了十几年獭兔,她也从单纯养兔卖原材料转型升级,登上国际大舞台。
传统养殖困境中求转型
养殖业受天气影响大。2013年,翁巧琴的獭兔事业因台风“菲特”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养殖场的围墙多处被冲垮,5万多只存栏獭兔遭淹,饲料、生产设备受损严重,经济损失将近千万元。翁巧琴在心痛的同时,也意识到单靠养殖成不了大气候,开始探索转型升级。
随后,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其中包括治污水。而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一块“重污区”。在治水过程中,翁巧琴的养殖场也不免受到影响。这更加坚定了她转型升级的想法。
“我们目前正在调整,发展方向主攻两头——育种和加工。养殖一直在压缩。”翁巧琴原本有两处养殖场所,现在老厂马上就要关停,只留下“楼房养兔”的这一处。
科技为剑披荆斩棘
乘坐电梯到4楼,来到翁巧琴的养殖现场。因天气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轻微的獭兔粪便的味道。但这丝毫不影响记者们的心情。因为记者们要在这里见识到翁巧琴引以为傲的“一毛三色”,全球只有西班牙、法国和翁巧琴这里有。
翁巧琴拿起一只兔子,拨开其皮毛,轻轻一吹,柔软的兔毛随风舞动,赫然看到一个兔毛上有着青紫蓝三色的“青紫蓝”品种,或者是基部为瓦蓝色,中段呈深橙或黑褐色,毛尖部略带黑色的“海狸色”品种。
为了这一抹不用上染料的着色,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翁巧琴更懂得科技的力量。她特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合作项目,研究“一毛三色”技术。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一批又一批养殖,如今的“一毛三色”种兔的遗传稳定性由原来的25%提升到70%~80%。“这种颜色,人工染不出来,还环保。”对于品种开发,翁巧琴信心十足,“打算‘十三五’再报新品种。”
目前,翁巧琴的养殖场里有5000多只种兔,“青紫蓝”有2000多只,“海狸色”有1000多只。剩下的白兔,因价格低,造假多,正逐渐退出翁巧琴的养殖圈。
从被动跟风到主动定价
“我们现在有了自家的成衣品牌,叫‘瑞珂斯’。”在产品样品间,翁巧琴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家衣服。
在2013年转型前,翁巧琴的养殖场以卖原料为主,兔肉、兔皮、兔毛,不仅养殖辛苦,还往往因为主动权在对方手里,卖不上好价钱。
转型后,翁巧琴瞄准了国际市场,但并非一帆风顺。转型初期,没有能力生产自有品牌,翁巧琴主要走薄利多销路线。“之前公司的重头在俄罗斯,以跑量为主,档次要求不高,但利润也不高”。
后来,翁巧琴接来国际大品牌的“贴牌”生意,一边生产一边“偷师学艺”,研究对方的成衣设计,理解对方的设计理念,学习对方的制作经验等。同样一件衣服,翁巧琴卖给对方两千出头一件,而对方贴上大牌标签,单价飚至近两万。
“我们一步一步来。先做贴牌,学大牌经验,做出口碑。”面对如此大的价格差,翁巧琴没有发出“酸味儿”,而是潜下心来,虚心学习。
自“卧薪尝胆”后,开启自己的品牌之路,翁巧琴格外珍惜。再加上“一毛三色”的特有品种,翁巧琴手中终于掌握了定价权。
今年,翁巧琴还开发了成衣新款式,将皮毛与羽绒相结合,既美观保暖,还把价格降下来,打通普通大众消费市场。“这些是宁波大学的设计师设计的,自家设计师。”
翁巧琴踏实、诚信的经营品格,帮她积累了不少优质客户。其中,在一位希腊客户的帮助下,今年10月她在迪拜开店成功。一个月左右,便卖出20多件。而且,在这位希腊客户的指引下,翁巧琴还打算明年把工厂店开到希腊去!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