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美国贝尔实验室毕奇院士做客上海交大大师讲坛

20.04.2015  22:05

日前,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交大1981届校友毕奇做客上海交通大学第60期大师讲坛。毕奇院士通过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兴衰历程,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发明创新的理解以及对科研的思考。  

讲座中,毕奇院士对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发展理念做了全方位的介绍,重点解读了其历史发明、经济基础、管理方式、发明动力、绩效考核、招聘制度、技术系统等。毕奇院士总结出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道: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并重,发明与创新共行。随后,纵观贝尔实验室的兴衰,毕奇院士又总结了这个重大发明机构衰落的原因:价值体现的时间滞后性、价值的兑现与投资者的关联性、经济评价的历史性,导致科研发明的艺术价值败给金钱价值。  

毕奇院士就“发明与创新”、“物质与精神”分享了他对科研的思考。毕奇院士从“发明与创新”谈起,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发明是艺术的结晶,是“”出来的;创新是技术的成就,是“”出来的。而对于“物质与精神”,毕奇院士强调了两者的辩证关系:物质与精神是共同驱动发展的两个车轮,但在科研中,金钱只能驱动创新,精神才能创造发明。 

讲座最后,毕奇院士结合当下,分析了国内科研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国内顶级机构和大师欠缺的问题,他认为金钱度量观、严苛绩效机制是症结所在。对于国内高校和科研体制改革的问题,他的建议是“优先精神动力,摒弃急功近利,遵循公开公正”。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向毕奇院士求教:做科学研究,如何激励自己的奋斗精神?毕奇院士以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例,总结出两个关键:一要培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二要肯牺牲、愿吃苦。毕奇院士还与同学们就“科研‘无为而治’与中国道教思想的异同”、“制度改革推动观念改革在科研领域是否可行”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人物简介

毕奇,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CDMA无线移动通信领域专家。毕奇院士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多年,并获得诸多荣誉。1996至1997年,连续两年获贝尔实验室高技术部优异奖;2000年、2002年,两次获贝尔实验室总裁金奖;2002年,获颁“贝尔实验室院士”称号,成为至今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贝尔实验室院士;2005 年,获美国亚裔最佳工程师奖。目前,毕奇院士拥有42项美国及66项欧洲专利,已申请27项中国专利,并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担任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总工程师。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04.20 

原文: 美国贝尔实验室毕奇院士做客上海交大大师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