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看美国:上外双语报道团赴美采访美国中期选举

02.11.2014  22:01

(上外新闻网讯)编者按: 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报道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一项重要的教育创新举措。作为“培养全媒体国际传媒人才”实践课程,报道团旨在让学生们在国际新闻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上外学生记者们先后赴美参与了2008和2012年美国大选的新闻报道,与外国记者“同场竞技”,其报道曾得到中美主流媒体的转载。

美国的“中期选举”(midterm election)因在两轮总统大选中间进行而得名,选定全部435个众议员、33至34个参议员及36个州长,某些州的州议会成员、地方政府官员也于此时换届。今年11月4日是中期选举日,美国已有几千万人提前投票。此次,上外新闻传播学院再次派出22名优秀师生赴美采访,由著名新闻人曹景行先生全程担纲总监。

自2014年5月建团至今,报道团已开展数十次课堂培训、选题讨论、心得分享和专家讲座等行前学习培训活动,为团员赴美后成功完成报道打下基础。报道团已于10月29日启程赴美,并开通 看美国】微信平台(微信号: sisusjcreport ,欢迎关注。

本文是此次报道团的第一篇采访报道。

 

看美国的第一缕阳光

 

/ 王舒畅(上外美国中期选举报道团成员)

当十月末尾的阳光掠过北美,沁在这一片孕育了自认为民主自由的土地上。

上外赴美双语报道团的报导团撇开前一天20多小时飞机行程的劳累,立马专注自己的工作,开始了第一天的采访与报道。

“准备,是为了更好的丢掉准备,” 曹景行老师在国内时就告诉过我们,“这是一个新闻人要有的素质,是心中有着无数准备,想象着新闻出现的样子却又时时刻刻能够丢掉准备,去发出最有声音的声音……” 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团员。无论胸有成竹采访明确,还是深思熟虑还在仔细思考,我们都走下车,来到越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二战纪念馆和林肯纪念堂。透过镜头去发现新闻,发出我们的声音。

越战纪念碑旁,我们的成员们按小组开展了各自的采访任务,走过的人们凝视着墙上的每一个名字。而一位中年男子徘徊在那堵墙前,寻觅着什么,最后对我们的采访都只是“No”的回复。

越战纪念碑,林璎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了这段历史。作为林徽因的侄女,她的才气不输姑姑,身为华人它的设计遭到种族主义和越战老兵的抵制,但是这种才气的迸发真正感染着每一个人。简单的V字形墙上写上了英烈的姓名,本以为就是简单的几组雕塑和一个纪念墙就解释完了一场在无数老兵、无数美国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战争,然而就是这份简单诠释了不平凡。震撼往往是在我们灵魂的不经意呈上那份打击。

当我们步行到一处高地回头才发觉,那堵墙在绿茵中正如大地开裂,裂缝褫夺了那些士兵的灵魂。

那就是一道裂缝,是战争剜走了地球的一份亦是有形又是无形的土地。这战争的伤疤永远不会愈合,这场战争的伤痕就如这大地开裂般刻在这个民族的心灵上。

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林璎

这让我想起了那位对我们的采访问题说“no”的男子。

“My uncle died in the war, I can’t find his name on the wall every time I stand here.”

被褫夺的灵魂永久地被这道裂缝吸纳,被寻找的名字变得无力和苍白,而这个民族走过那一堵墙,能看见的可以被缝合,看不见的永远开裂,溅出鲜血的声音。

我们就是在这个城市行走着,采访着。去呈现这个城市给我们的每一个细节。

林肯纪念堂里的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地点,边上的韩战纪念碑,林荫大道上的二战纪念馆……·我们抓住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细节,我们问询这个城市走走停停的人群,我们找到这个城市尽可能多的态度去呈献给你们,请继续关注我们,在纪念堂里面,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地点,在纪念韩战越战的墙边,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新闻,在接下来的推送中,让我们每一个小组告诉你。▉(华盛顿时间10月31日凌晨2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