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美丽王丹凤 银幕下的她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东方网记者解敏5月7日报道:5月2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昨天,“永远的小燕子-纪念王丹凤特别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们,和现场的观众共同追忆了王丹凤一生奋斗不息的从影历程与电影精神。活动现场,王丹凤生前的好友、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无法亲自赶到活动现场,但特别写了一封“给王丹凤的信”,由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总监张晓林代为朗读,字字句句都是她对故友的思念。
王丹凤自1941年起从影,因主演《新渔光曲》成名。之后主演了《春》、《秋》、《三朵花》、《浮云掩月》、《丹凤朝阳》、《大富之家》、《教师万岁》、《青青河边草》、《断肠天涯》、《琼楼恨》等影片。1951年,王丹凤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主演《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桃花扇》等影片。她一生拍摄影片50余部,奉献了纵贯古今50多个银幕形象。2013年,王丹凤荣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四十载从影之路 崇尚美、追求美
老一辈的上海人夸一个姑娘长得美,经常会说“长得有点像王丹凤”。“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这是张爱玲旅居美国时写给友人的书信中的一句。在许多老上海人心目中王丹凤是“美”的代名词。在王丹凤四十载从影之路上,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的形象:从《新渔光曲》中清新、秀丽、如出水芙蓉般清晰脱俗的韩兰根,到《护士日记》中坚毅、内敛服从祖国需要,对新世界充满向往的简素华。到她的息影之作《玉色蝴蝶》,那时的她已经56岁,但还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来化妆,从不抱怨。
著名演员梁波罗记忆中的丹凤老师有点不善辞令,发言特别简短,却总是提前抵达,安静地端坐一隅。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每逢隆冬,也总会变幻不同色泽鲜艳的绒线假领,点缀非蓝即黑的沉闷冬装。直到去年,梁波罗还曾去探望王丹凤,穿着病号服的她依然神清气爽、鹤发童颜,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那时的她满面笑容,把一个女演员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梁波罗认为,王丹凤的一生都是美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还有那么多热爱她的观众,可以说,她的离去是没有遗憾的。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前辈,是中国电影宝贵的财富,值得大家永久怀念。
谦逊的人品 成为中青年演员的榜样
著名演员陈鸿梅当年正是被王丹凤招进演员剧团的,后来更是成为了她在演员培训班里的老师。她回忆当年丹凤老师带领他们一起到部队体验生活。白天和他们一起参加部队训练。每天晚上就寝时,王丹凤和陈鸿梅就睡上下铺。“丹凤老师总是对我说,鸿梅你先睡,因为我晚上睡觉可能会打呼,会影响到你休息。”就这一句话让陈鸿梅一直记在心头,直到今天。
著名导演、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在回忆起自己与王丹凤共事的日子时,重复提到的两个词就是“谦卑、低调”。曾经也是上影厂演员的张建亚,年轻时总是跟着王丹凤一起参加演出,也因此跟她有了不少接触的机会。年轻时的他总是以仰望的视角看着“大明星”王丹凤。而王丹凤为人处世谦卑、低调的态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丹凤老师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摆手。‘不要紧、不要紧、没关系、没关系’是她的口头禅。和大家一起出席活动时,她总是笑着站在最侧边,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总是让给年轻人,遇事总是习惯礼让。”张建亚说,“除了电影之外,丹凤老师影响我至今的是她的人品。她的谦卑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从影、从艺的人的准则。一个演员,在懂得演戏之前先要懂得做人,有了良好的人品,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王丹凤的自爱、谦逊、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影响着一大批中青年演员,也成为今天整个“上影人”的行事准则。
有肩膀的女演员 实实在在履行社会责任
王丹凤自1980年拍完《玉色蝴蝶》后宣告息影,将精力投入社会工作。1984年,上海市电影局为举行国际电影节提供活动场所,决定兴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后更名为上海影城)。这在当时的中国影坛是一个创新的模式,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先河。考虑到与电影的密切关系,当时这一工程邀请了王丹凤及著名导演谢晋共同参与筹建工作。为此,他们身体力行,认真履行了职责,工程上有什么有求于她的事情,她都会尽力去完成。在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筹建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作为民盟盟员和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深入基层,参政议政。事事亲力亲为的态度及广阔的人脉,使得她从一个著名影星,迅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一员,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九十年代初,王丹凤与先生柳和清定居香港,在尖沙咀创办了一家素食馆“功德林”,颇受港人的青睐。夫妇二人也从此成为了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为两地电影文化界的交流继续发光发热多年。晚年的王丹凤回到上海,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谢绝了一切抛头露面的活动,不在荧屏上“出镜”,每当有媒体要采访她时,她还是那句“还是多去采访一些年轻的演员吧”。直到去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舞台上,阔别观众30余载的王丹凤,坐着轮椅领取了组委会颁发给她的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 只剩10人健在
196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按照今天的影评标准,二十二大影星的确有共同点:都有一部立得住的作品,都长得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二十二大影星”留下太多经典的作品,银幕形象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如今,随着王丹凤的离去,二十二大明星依然健在的仅剩10人,他们是秦怡、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