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罗非鱼采购商解析鱼价低迷原因
“市场就像小孩,惊吓只需要一分钟,但重拾信心需要一年。”日前,在2015中国罗非鱼产业前沿论坛暨2015中国罗非鱼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会(茂名站)的现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采购企业Fishin’Co中国区的负责人K·LiaquathAliKhan先生用浅显的例子,向参会的近280名来自茂名、湛江、阳江等地的养殖户、经销商,介绍了当前中国罗非鱼养殖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根源。
K.LiaquathAliKhan认为,美国消费市场对中国罗非鱼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是去年底至今鱼价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互联网的应用,放大了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一个多月前美国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母亲在超市买了来自中国的罗非鱼片,但她儿子通过互联网检索到关于中国罗非鱼的负面消息,于是这位母亲把罗非鱼片退还给了超市,转而购买其它的海水鱼产品。”K·Li?aquathAliKhan说。
从美国FDA的通报数据来看,中国罗非鱼产品着实令消费者担忧。2015年1月~4月期间,美国拒绝进口中国罗非鱼产品剧增至29批次,占因药残拒绝水产品总量的61%,占鱼类被拒总量的80%,与2014年同比增长了300%,涉及罗非鱼主要加工出口企业11家。目前美国FDA已加大对中国罗非鱼产品的检查力度,并发出警告,如果行业内部未能采取有效解决药残的措施,中国罗非鱼很可能列入“警戒”“自动扣留”名单,意味着出口通道将再次受阻。
中国罗非鱼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其产业特性就表明中国作为罗非鱼生产国,应该提供欧美等消费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而非中国生产什么产品,消费市场就被动接受什么产品。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在中国国内也颇受消费者关注,同言而语,对于不安全的水产品,不管国内外的消费者包括生产者自身都难以接受。
如果业者不曾遗忘,中国罗非鱼产品在过去被国际机构列为“不被推荐的水产品”,后来经过国内外业者及友人的共同努力,推荐分级逐渐扭转为“可以食用的水产品”,但最近又曝出愈加严重的药残问题,可以说对消费信心是新一轮的摧毁。K·LiaquathAliKhan建议中国的罗非鱼养殖者,能通过一些如BAP、ACC等欧美消费市场认可的认证标准,来逐渐完善和提升养殖技术与模式,且不要使用消费市场禁用的药物来防治疾病,以此重新唤回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