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STEM教育面临三大瓶颈 缺乏顶层推动

17.07.2015  12:00

  原标题: 中国的STEM教育面临三大瓶颈

  东方网7月17日消息:随着STEM教育的日益普及,STEM+,STEAM,创客教育等新兴词汇也逐渐出现。在如今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大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政策支持基础上,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推动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拓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仍值得深思。

   STEM教育缺乏顶层推动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首字母单词的缩写,是美国为了促进国家竞争力而推行的一项教育计划。提倡“为了创新而教育”,强调运用21世纪技能来教育美国人并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劳动力,影响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STEM教育理念传入中国并逐步被大力提倡。但,各地的实施,大多仍停留在理念的表面。为何要在中国推行STEM教育——为国民科学与技术素养的提升?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拔尖人才生长,亦为填补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科融合理念及科研方法培养的缺失?至今未有定论。

  无疑,STEM教育对于我国产业的转型,劳动力水平的提升,都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升至国家高度,让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真正明确STEM学习的目的并去推动,值得我们思考。

   STEM师资缺乏是世界难题

  目前,美国正面临着高质量数学和科学教师严重短缺的挑战。数据显示,2005至2015年,美国中学作为核心课程的数学和科学的教师缺口累计将达到30万名。技术和工程紧缺更是严重。因此,奥巴马提出,在2020年前美国需要再培养出10万名从事STEM教育的教师。

  而中国STEM教师的匮乏比之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STEM教育与传统的知识点驱动的教学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项目或者问题的学习。中国的教育传统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在STEM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或科学探究,这无疑对中国传统课堂模式带来了挑战与颠覆。如何扭转教师的定式教学思维,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目前尚需要探讨。

  除此之外,传统教育中非考试科目和内容的边缘化,让STEM老师在学校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科技辅导员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导致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提升专业水准,也根本没有能力审视跨学科融合,并对每个学生加以引导。

  同时,科学家作为STEM领域最有话语权的人,如何引导其投入STEM教育也值得深思。

  就STEM教师自身素质而言,对其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要求都非常之高。在美国,很多线上线下STEM课程资源与教学工具都由STEM老师自主开发,学校会对教师实行学分制考核评定。学分源于参加分门别类的学习课程或研讨会议来提升专业能力,学校会提供相应的讯息和资金支持。2008—2013年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6位获奖者当中,有一半是STEM教师,其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缺乏社会联动机制

  在高考导向的时代,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每一项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会被加以衡量。在如此形势下,如何说服学生家长重视非高考领域的STEM学习?

  在美国,STEM领域的职数增长速度是其余工种的3倍。STEM相关行业的薪水通常比其他行业高出26%。但即便如此,美国也未曾强制所有学生都参加STEM学习。比起一味的强制性推广,不如创立更多的条件与更弹性的机制,帮助学生从小明确兴趣导向,加以引导,提供资源,让有兴趣的人做有兴趣的事。

  美国的STEM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社会组织网络。单凭政府机构或者个别社会组织,STEM教育难以快速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STEM学校正在加强和政府、企业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以便为学生创设高科技、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同样,中国的STEM教育亦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整合,除去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推动与参与,高校、学会、协会、科技场馆等社会资源的补充,一方面促进教育专业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更能让学生明确今后职业发展方向。(作者为上海科学教育中心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