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绿苑小学和复旦小学学生尝试跨校“访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本周,长宁区绿苑小学480多位学生走出校门,继续开展第二季“玩转地球,走出来的幸福”游学课程。为了让留校的孩子避免心理失落,享受公平、快乐的教育,留校学生和复旦小学学生积极投入跨校的“访学”中。这也是本市小学生首次尝试“走校”访学。
留校小学生跨校“访学”
今年绿苑小学的“玩转地球”课程主题是寻根之旅,不在于到底能走得多远,而重在孩子从中学到或感悟到什么。不少家庭选择带孩子去自己的家乡看看。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跨班组团结对出行多见,爸爸参与陪伴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实际情况,不能参加外出活动。为了避免留校孩子出现负面情感,这一周,学校组织留校孩子和复旦小学参与课程共享,绿苑小学留校的近150名三年级学生和复旦小学五年级100多名学生,首次尝试了“走校”访学。
台上弦乐四重奏,台下绿苑小学和复旦小学的小朋友一起聆听维瓦尔第的经典曲目《四季》。这堂音乐创新课上,耳边忽而传来小鸟啼鸣、泉水流淌,忽而电闪雷鸣、雷雨交加……
经过专业讲师的同步解读,孩子们用耳朵发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复旦小学5年级学生张天奕第一次到绿苑小学,“这里的抖空竹游戏很好玩。音乐欣赏课上,我们用耳朵发现春夏秋冬,如同在音乐厅一般聆听古典音乐。”
在两校首次尝试开展学生交换课程学习体验活动中,复旦小学推出了点心烘焙、彩泥制作、茶艺、乐高机器人、创想画等7门特色课程,绿苑小学开放了高尔夫、抖空竹、踢踏舞、手撕画、3D打印、音乐欣赏等6门课。“集两校课程师资、资源的优势和力量,用精品课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实现两校在课程资源、师资、学习和评价的共育共享教育理念。”复旦小学董海佳校长这样评价“访学”。
探索更多“易子而教”方法
“学生在同一批教师的教导下太久,有些教育方式会渐渐‘失灵’,同样的方法,换一位老师来教,孩子容易接受。对老师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学习机会,重新认识不同的孩子,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带来冲击和启发。”一位参与两校交换课程的老师深有体会。
“校方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了解社会,参与校外活动,不仅扩大了眼界,改变一味在教室里上课、回家做作业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通过课堂以外的学习、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激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绿苑小学校长王晶说,自古以来就有“易子而教”的说法。留校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学校,这样的“访学”让孩子对更广阔的世界产生新鲜感,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好奇心。
在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胡兴宏看来,不同学校的教师和课程资源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互补性,相互分享可以丰富学生的经历,达到“易子而教”的效果。资源共享本身就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期待以后有更多学校来探索校际分享方法,创造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