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先行 激活内生动力
一个每日客流量不足千人的县级火车站,是否需要建一个8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县城小河上能否建一座“外白渡桥”,并在桥边建个“东方明珠”电视塔?
3年前,上海援疆规划专家顾问组和上海联合规划团队初抵新疆,和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4县基层干部座谈,总会碰到上述“问题”。那时,新疆各地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不要说县、乡、镇区域规划,就是水、电等基础设施规划都不够完善。
3年后,类似的提问少了,规划这个词不再陌生。新疆各地纷纷建立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相继启动;无论产业、公共事业项目落地,县委书记、县长先要看看规划上是怎么说的;县里有了规划展示馆,城乡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全部透明、公开……
变化,缘于新疆、上海两地对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深思熟虑和良好互动。
2010年6月,上海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6点建议,第一条即是加大对受援地区编制发展规划的支持力度,并邀请上海规划专家“智力援疆”。上海和新疆都认识到,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龙头。新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
上海派出了9位长年从事规划工作的资深专家,组成上海援疆规划专家顾问组。上海市规土局会同规划协会,整合全市优质资源,组建上海市援疆规划联合团队,在上海援疆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上海对口援助4县城乡规划的编制和落地实施。
3年来,上海帮助喀什4县完成了约200项城乡规划编制任务,涉及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保障房和安居富民规划等,帮助受援4县建立和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专家组还应邀对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伊犁州等全疆14个地州的50多个市县进行实地调研、提供决策咨询,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出谋划策。
立足可持续发展,规划援疆因地制宜,顺势而为。3年来,上海产业投资近200亿元,政府资金投入52亿元,注重挖掘当地发展优势,尊重当地主体作用,遵循产业规律,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对口支援地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黄浦江携手叶尔羌 联唱“喀什四章”
2012年6月底,上海“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喀什四章》完成拍摄,对外推出。这部耗时一年多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喀什地区的巴楚、泽普、叶城、莎车这片绿洲的美丽富饶、广袤神奇。
2013年12月29日,一批上海援疆干部告别上述对口支援4县。他们,历时3年,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中国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写下另一部诗意的“喀什四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支点,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上海将对口援疆的“十九分之一”做出了特色,让喀什4县百姓分享发展成果。
50多万农牧民受益
科学规划设计,安居工程重塑乡村
去年12月5日,新疆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库木且克勒村。村口小广场上,各式户外健身器材,村委会、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超市,都被冬日暖阳包裹着。
站在村卫生室门口,多来提巴格乡安居办干部奴丽比亚·吐逊朗声笑道:“怎么样?咱这和城里小区没什么差别吧。”
多来提巴格乡是上海援疆安居富民工程的试点,仅用3年时间,全乡20个村大部分农户都住上了安居房。
村民买海提·司马义家的房子83.2平方米,一室两厅,加上院子,占地约一亩。“别小看这院子,规划设计有讲究。”副乡长王保合说,“西边是羊圈,屋前,一片葡萄园,羊粪提供给自己的菜地、葡萄园,菜地里的草再喂羊。庭院循环经济模式住宅,特别实惠。”
村民盖房子还要规划?3年前,当地干部想的可没那么复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那时还闻所未闻。“高老师来了,就不一样了。”巴楚县住宅建设局规划办公室凯撒说。
“高老师”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琦,多来提巴格乡安居工程的建设规划就由他和他的团队主持。
过去3年,上海有上百名规划人才走进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巴楚、莎车、泽普、叶城4县8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庄,帮助农民“盖”房子。
从规划、设计、施工到配套建设,上海援疆副总指挥、喀什行署副专员闵师林都要带上规划人员到安居点现场查看,有的点前后要去20次。“这不是简单地盖房子,还要与富民规划、新农村规划、乡镇规划同步协调。”上海规划专家顾问组组长毛佳樑说。
各乡各村建筑风格不同,规划原则却一致——住宅建设避免求大,最多150平方米,村卫生院、文化室等公共服务配套不能少;既要让农民住上新房,同时又能结合庭院经济有效开展生产。
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原村民居住区内,成片的核桃林郁郁葱葱,安居房就“种”在果林里,既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持续改善环境;泽普县阿克塔木乡4个村600多户民居集中建设,集民族风情建筑、特色民俗商业和林果采摘为一体,发展农家乐催生出了新城镇。
3年来,上海援疆安居工程使4县1/3农牧民受益,村镇功能得以提升。莎车县县长艾海提·沙依提感慨:“过去,咱们的乡村建设‘见新房不见新村,新农村没有新村庄’。这一轮援疆建设完全不一样了。”
“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毛佳樑说,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避免援疆安居工程沦为简单的土建项目,而成为系统的乡村重塑过程。
160个项目落地
尊重产业规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去年,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的吾尔麦提,应聘到上海大众新疆公司做公关。
总投资约20亿元的上海大众汽车(新疆)有限公司,是上海大众在西部启用的第一座整车生产基地,也是新疆首个乘用车生产基地,生产全新桑塔纳,规划年产能达5万辆。
“如果从上海对口援疆的角度,这个项目放在喀什当然好,这么大资金量,项目带动能力又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上海援疆指挥部总指挥陈靖说,“但从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乌鲁木齐更具区位、资金、人才、产业配套优势。况且,目前自治区汽车市场主要在北疆,如果总装场地放在喀什,不仅不利于汽车产业链形成,也将大大增加企业物流成本。我支持大众落户乌鲁木齐。”
这并不意味着喀什完全失去机会。“我们建议借鉴沿海经验,争取新疆大众将销售公司放在喀什,享受喀什经济特区政策。这样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两地双赢。”
2010年以来,上海推动160个项目落地新疆,投资总额197.97亿元。包括宝钢集团新疆八钢喀什金属有限公司、莎车上海建材隆基水泥有公司、金博集团巴楚石材产业园、上海闽龙达果品有限公司等,均立足可持续,尊重产业规律,顺势而为。
南疆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工人缺失,产业配套功能不足,产业援疆不能好大喜功,须因地制宜。经过调研,上海援疆指挥部提出产业援疆新思路:南疆特色果品多,能不能在第一产业上做文章?以农业为基础,两头延伸,接“二”连“三”形成产业链?
莎车县是“巴旦木之乡”,但受制于技术和规模经营,效益不高。2012年以来,上海投入援建资金9000万元,助力莎车巴旦木种植面积由85万亩增加到100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将达3.18万吨,较2011年增长1.71万吨。
如今,莎车已形成包括巴旦木、育苗中心、育雏中心等6大农业产业基地。援疆干部、莎车县委常委、副县长陶勇期待莎车能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或者培育农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提升。”
南疆有了5A级景区
做好配角,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
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疆,上海这“十九分之一”如何做出特色、做出实效?
“尊重当地主体作用,发挥上海技术和管理的优势,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好配角,是上海特色。”陈靖说。
泽普金湖杨5A景区的成功创建,成为这一援疆思路的最好注脚。
2003年,泽普就致力金湖杨景区开发。“修建了一些景点,也吸引了一些游客,可总形不成气候。”援疆干部、泽普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冬发说。县里也很着急,一度想引入资金,将景区所在地亚斯墩林场农民搬迁,实行整体开发。
“金湖杨景区最大问题不在硬件在软件,在规划、开发模式、运营管理。”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唐海龙说,“我们建议将生态游和人文游结合起来,保留村落,让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既能富民,又增添景区文化元素。”
泽普举全县之力,打造金湖杨景区,新疆和上海市旅游局、上海援疆指挥部全力配合推进,邀请上海社科院帮助编制了景区规划,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周边富民安居工程、旅游设施和市场推广。
2013年,金湖杨获评南疆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对泽普经济的拉动大大超出预期,上半年三产增幅高达137%。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赞其为“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最佳案例。
亚斯墩林场74户人家生活也因此改变。10年前,这里是泽普最穷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而今,户户住进了安居房,家家从事旅游业。2012年,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是全县农民年均收入的1.3倍,近40户农民买了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盛赞金胡杨景区,“将老百姓增收放在首位,没有迁一个人,没有拆一户房,把人与自然、旅游与富民结合在一起,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农民就业,这种做法非常好。”
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在叶城、莎车、巴楚也正逐步显现。“上海承建的连接巴楚与莎车的巴莎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上海对口援建的喀什4县完全可以形成一个5A、多个4A的旅游产品体系,有望成为南疆旅游的小环线。”唐海龙说。
转变援助概念
新一轮援疆,上海在教育、卫生方面投入资金和人才力度大大超过以往,援助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年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负责人吴皓,率31位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骨干,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除了坐堂问诊,更要提升喀什二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将之建成南疆临床医学技术高地。
身为喀什二院院长,吴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上海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在这里落地。吴皓从绩效改革开始,重新梳理了管理体系,用管理促建设。如今,喀什二院的听力筛查、整治、语训中心,以及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消化疾病、妇产科疾病和肿瘤等7个诊治中心规模初具。3年来,上海卫生援疆诊疗当地患者达60多万人次。
莎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买吐尔地最关注的是教育援疆,“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观念,观念改变了,发展自然也就快。”
因为不会汉语,南疆许多年轻人生活半径很小,就业也受到限制。从2012年起,上海启动“双语教师”培训,通过普及汉语教育,为维吾尔族少年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
2011年以来,上海累计投入资金7.2亿元,新建和改造各级各类教育设施,还引进上海教育“共建共管”模式,提升4县的办学能力。
毕业于莎车职业技术学校的艾尔拜尔·萨力和布玛丽亚姆·艾司特拉,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
这家约20平方米的服装店里,7台缝纫机一字排开,几名维吾尔族少女埋头忙着手中活计,两座模特儿衣架上堆满了已经加工好的仿皮风衣,高高吊起的晾绳上,挂满了手工定制的民族服装。
这是莎车职业技术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的店铺,这样的店面,莎车还有4000多平方米,以免费租让方式扶持年轻人创业。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已成功孵化包括电子商务、财务中介、服装加工、家政等在内的8家企业。
尽管,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少数,但是,他们有理想、敢创造,是南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因子。
来源:《人民日报》 头版 2014.02.12
原文: 上海援疆立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