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影响众多企业 专家:"跨界经营"别头脑发热

30.08.2014  10:31
  就在几年前,做网站的丁磊去养猪还惹来众人议论纷纷,现在再放眼瞧一瞧,企业大张旗鼓“不务正业”俨然正成为一股潮流——国内房地产巨头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有的“触网”,本周先是万科牵手支付宝,之后万达则宣布与百度、腾讯联手做电商;有的则搞起了“副业”,比如恒大集团先盯上了足球队、矿泉水,最近则又宣布进军粮油市场。其他行业的“大佬”也没闲着,一边在吆喝卖电视机的乐视,一边又卖起了大闸蟹;而高端餐饮企业湘鄂情迈出的步子更大,“摇身一变”给自己贴上“互联网大数据”标签……

  如此“不务正业”,说得潮一点叫“跨界”,说得专业点就叫“多元化经营”。然而,选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是一剂促进华丽转身的“神药”,还是会招来触礁沉船的“毒药”?专家认为,“跨界冲动”虽然诱惑很大,但风险同样不可等闲视之。因此,企业别急于把“鸡蛋”放进不同篮子。

   吸金”行业成多元化“香馍馍

  如果列出一张最近尝试“跨界”的企业名单,两大类肯定格外显眼——财大气粗的、不得已而为之的。

  在“搅局”体育产业和矿泉水业务之后,恒大集团将多元化目光投向了农业畜牧业板块。前两天,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首次公开宣布将坚定多元化策略:除了继续为足球俱乐部引入20家战略合作伙伴外,未来将推出恒大婴幼儿奶粉及恒大粮油。从财务状况看,恒大可算得上“不差钱”,主营的地产业务上半年达标63%,今年累计合约销售金额为801.2亿元。此时搞起副业,可以理解为“要伸长手臂,扩大企业品牌优势。

  当然,更多企业还是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化解危机。比如,最近宣布上线生鲜电商平台的乐视,正经历着主营业务受监管冲击的考验。而高端餐饮业陷入困境令此前风光无限的湘鄂情去年巨亏5.6亿元。今年该公司开始频频发布转型公告,5月5日联合中科院计算所成立“联合实验室”;7月更名为“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牵手山东、安徽广电,共同研发家庭智能有线电视云终端。

  那么,为何有这么多企业选择在此时前赴后继地尝试“多元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告诉记者,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由于在互联网经济搅局之下,市场形势变化特别快,因此,企业需要寻找灵活的方式来应对;其次,在当下宏观经济趋势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瓶颈,都急着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从金融、互联网,到文化产业都成了‘香馍馍’,因为这些既是能赚到钱的热门领域,更容易得到风投、政府支持的青睐。

   跨界经营”别只靠头脑发热

  然而,“多元化经营”是否能如想像般美好呢?退回到10多年前,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一度拖垮了不少企业,其中最知名的一大案例当属史玉柱的巨人集团。

  史玉柱在总结成败时曾说道,“巨人集团涉足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的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巨人的主业——电脑业的技术创新一度停滞,却把精力和资金大量投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缺乏科学的市场调查,好大喜功,没有形成成熟的多元化管理能力。

  在苏勇看来,企业经营选择多元化还是一元化,其实并无定论,只是根据自身目标与资源所作出的不同战略选择,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把握好了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企业多元化经营跨度越大,自然会遇到更多风险。尤其是那些在本来行业里取得成功的企业更要格外警惕,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新的行业无法简单复制,自信心爆棚的结果就是遭遇‘水土不服’。

  苏勇还对国内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出四条建议:在进入新行业之前,要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别头脑发热一股脑往里钻;集聚合适的人才并且能为你所用;对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风险作好预估,制定应对措施;掂量自己的资金实力,因为扩大投资对资金链会造成最直接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