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林凌逝世 曾是成渝经济区的倡议者之一
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现形式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城市化道路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并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的企业改革、城市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活动试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实践进程
林凌教授
两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两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报告奖,一次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多次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9年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获四川省“十大英才”称号。
2009年经全国论证及编辑委员会评定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钱伟长总主编的《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将其列为《20世纪中国知名经济学家》。
他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他是经济界的泰斗,是众多经济学家的领路人。
他有许多头衔,曾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术顾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兼职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被聘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于2018年5月25日19时05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
昨日22时,记者致电省社科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社科院相关领导已赴林凌教授家进行慰问。
忆林老:
生活上艰苦朴素 学术上废寝忘食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郭元晞是林凌的生前好友,他证实了林凌去世的消息。郭元晞说,约半个月前,林老因糖尿病入院,约5日前,林老感冒,继而引起急性肺炎。他3日前到医院探望林老,“林老已经陷入昏迷,在抢救中,他的子女、夫人都回到了身边。”
“我从28岁跟着林凌教授,一直到1994年离开省社科院,他一直是我的忘年交。林教授是我的学术领路人,那时候他没有秘书,我跟他做了16年的助手。”郭元晞曾是林凌教授的助手,在他看来,林凌教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在生活上没什么追求,非常艰苦朴素。但是他学术上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他是我们的长者,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他是我们这辈人的学术带领人,把我们带进了学术研究中。”
住院期间还在研究“南水北调”
“前天我跟他夫人聊天,说起他住院期间还在研究‘南水北调’课题,有一些新内容。”郭元晞说,原本林老打算出院后继续研究,未曾想就此辞世。
在郭元晞看来,林凌教授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助手,他常跟随林凌教授出差,参加各地学术会议,每一次,林凌都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发言很有水平。”
“他非常重视学术实践应用,非常重视给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是他的特点。”郭元晞说,林凌要求严格,“要求我们学术报告、理论报告和理论研究都要做好。”
正如郭元晞所言,林凌教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现形式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城市化道路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并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的企业改革、城市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活动试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实践进程。
林凌教授与蒋一苇向国务院提出在首钢进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的建议,在重庆进行中心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议,与廖元和、刘世庆联合提出建立成渝经济区的建议及其他建议,得到中央和省领导采纳和实施。
改革者:
建言“南水北调”
研究成渝经济区发展
林凌教授这一生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除建言“南水北调”外,还包括对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的建议。
21世纪以来,林凌教授转向区域经济研究。1994年他在东南沿海7个省市作调查,写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路》一书,2000年他和中国工经联的同志考察了全国14个老工业城市,提交了《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的研究报告,2000年中央启动西部大开发之际撰写了《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讨论》《审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报告和文章,这些观点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谋而合,对全国区域经济研究做出了贡献。
2005年以来,林凌教授牵头完成多项重大项目,包括重塑四川经济地理、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停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采纳。特别是他和刘宝珺院士、马怀新、刘世庆等50多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家合作下,在省老科协指导下,花了12年时间出版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及增订版,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暂停;201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改变原定西线方案,重新研究新的调水线路。成都商报记者叶燕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叶燕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