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服务经济与贸易”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29.11.2016 03:16
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幅放缓,而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驱动力,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转型,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巨大挑战。近期许多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意欲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同时,收入增长和结构转型也带来了需求从货物向服务的转变。2016年11月25日,上海市社联第十届“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新兴经济体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新兴经济体服务经济与贸易”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新兴经济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承办,10余位学者参会并发表了自己对“新兴经济体服务经济与贸易”的观点和看法。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研究员指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应该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能够发展?是不是需要发展?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要发展服务经济,还是等到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转移到服务经济上?其二,服务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一定是正向的。实际上,由于实体经济受到电商的冲击,也许你通过网购等电商的服务模式消费对GDP的直接贡献是负的;其三,服务经济和制造经济之间的关系及比重。服务经济应该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比重?什么地方、什么阶段应该发展服务经济?制造业又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其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的问题。如今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我们要不要走像制造业一样通过开放引进外资来发展,还是先让自己独立发展,再引进外资;利益方面是服务贸易的开放会涉及到国家安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其五,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之间的法律关系没有规范化,现有的很多交易都是打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这就是需要国家层面具有一定的容忍度,个人层面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从而使服务经济能够得到创新,不断地释放活力。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鞠建东教授认为,全球贸易新常态、经济治理新框架与中国开放新战略这三大核心问题可以总结为8个字:一体两翼、三足鼎立。他认为,“一体两翼、三足鼎立”是中国对外开放在的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的发展。华夏共同体推动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价值链的建立、东亚国家的深度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升级的完成,是开放战略的深度跃升;而一带一路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过剩产能的有效利用,保证原材料的海外供应,是开放战略的广度延拓。在全球贸易新常态下,由“一体两翼”的开放新战略奠定中国和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建立“三足鼎立、多元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新框架,是中国在新阶段的开放战略,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向繁荣。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认为,工业化是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大国如果不能在转型升级中形成中高端制造优势,确立在产业分工中的主导权,支撑服务业输出优势,就会对服务业发展空间带来极大限制,制造业增长趋缓之后,也将面临服务业增长趋缓的问题。原创技术的需求大多源于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程大中教授从已有的文献和事实出发,基于服务质量视角,对国际服务贸易差额悖论进行经济学解释,并提出了一个假说:服务质量高低可能影响服务贸易差额。其中,服务质量的测算采用的指标是服务出口复杂度,在通过一系列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之后,程教授得出了以下结论:服务质量越高(低),则服务贸易顺差的规模或可能性就越大(小);服务贸易领域的“质量竞争”可能比“价格竞争”更重要;服务质量是多维度的,受到很多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何树全教授指出国际分工主要是基于生产要素的分工,产业升级要培育高级生产要素,其中,高级生产要素要高于初级生产要素;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是基于生产要素的分工,而不是产品的分工,所以要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就要培养高级生产要素;我国的企业如果能掌控全球价值链,就有利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附加值位置的提升。他认为,服务业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国内服务增值在制造业中也越来越重要,产业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相关产业(服务业)的增值贡献,同时,产业的升级要关注服务产业的质量提升。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黄烨菁研究员认为,服务新业态与现有的服务市场开放制度环境之间存在矛盾;贸易通关和支付的制度安排对于知识性产品与服务跨境交易便利化的支持不足;服务领域的“产学研”国际合作的制度保障与新一轮全球研发价值链发展的内在需求不相吻合;以及极具海外科技人才和促进人才跨境流动存在制度上问题。因此,要想得到突破,必须建设“创新便利化”环境。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国际服务贸易处处长孙嘉荣研究了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历经的三个历程:认识提高期、探索实践期和大力发展期,以及通过分析上海服务贸易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分享了一些思考:应扩大扩大上海服务进出口规模,服务贸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占本市对外贸易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大力调整优化上海服务贸易结构,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培育引导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特色服务贸易;注重服务贸易与服务业、货物贸易、国际投资合作协调发展;促进服务出口与服务进口协调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四种模式、服务贸易各领域联动发展;接轨“边境后措施”国际发展趋势,打造服务贸易良好营商环境。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鲍晓华教授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垄断和管制,除运输业外,中国服务贸易的限制普遍高于其他的国家。她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为了推进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五个加强”:加强顶层设计意识;加强经济发展意识;加强配套协调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和加强科学决策意识。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殷凤教授概述了世界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测算了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并分别基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评估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高,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偏低,她认为,中国服务业主要为资本推动,技术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且进步缓慢;其中中国服务业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为商务服务,不仅参与度大,位置指数也高,而竞争力最弱的是金融,参与度低,位置指数也低;从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来看,中国服务业大部分处在GVC中下游,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传统服务业;从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来看,中国属于贸易大国,全球市场参与度较大。其中,其他服务参与度非常大,但是位置指数很小,再次说明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从包含在国外最终需求的国内增加值的比重来看,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不是很高,竞争力不强。 新兴经济体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本次论坛的举办,将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
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29.11.2016 03:16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开展千村调查
7月17日至7月23日,上海财经大学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辽宁丹东宽甸开展千村调查
为探究数字技术在乡村应用情况,7月20日至26日,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