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级语文"瘦身" 将更适合孩子"零起点"入学
今秋新学期,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将领到“瘦身”后的新版语文教材,课文篇目、识字量和写字量大大减少。对老师和家长来说,教材“瘦身”应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但一些新生家长担心:教材“瘦身”后,对孩子的要求会“先松后紧”,有的家长甚至已联系好拼音、算术等课外辅导班,学校不补就在家里给孩子“进补”。
“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
“一年级语文课本明显变薄了。”这是卢湾第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任新梅看到新教材的第一感觉。她介绍,课文篇数从之前的45篇,删掉了5篇,大概比旧版教材减少了约1/7。删掉的主要是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写字量大大减少,要求会写的字,减至118个,“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
老师们估算:课本“瘦身”后,可以多出近两周时间,教学进度放慢,相当于从一天一篇新课减少为三天两篇新课,课堂上能腾出更多复习时间。
学校减负了,可一些家长却宁可给孩子“增负”。开学前,一些社会机构举办的拼音、算术等辅导班报名火爆。严女士在一家机构刚给读一年级的女儿报了拼音和识字班,她说,“什么都提前学一点,总不会吃亏。到时候跟不上再来补,更不好办。”
教材之“变”为更适应“零起点”
2007年起,上海在小学一年级推行“学习准备期”,一进小学,不是急于学新知识,而是两周的入学准备时期。任新梅说,现在的小学新生,一上来不再是学习拼音和课文,老师上课内容多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比如,第一堂课会让孩子们说说当上小学生的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心情。课堂上,他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这些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让他们会认“学”、“生”等字,但是不要求孩子会写字。大概一周后,老师再慢慢教孩子横、竖、撇、捺、点等笔画,让他们写写看。
早些年,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和写字量较多,与大量识字配套的课文就会比较多。课文一多,对孩子来说要求势必高了,老师教学安排也更紧凑。近几年,教材每次瘦身和变化,都是为了让学生和老师更适应“零起点”。对于一年级内容,不拔高,不超前。这样,给孩子“消化”新知识的时间更多一些,也能更快适应小学学习节奏。
对“零起点”两头极端都不能走
语文老师提出,如今对小学老师的要求是“零起点”教学,对孩子来说是“零基础”入学。但是家长对于“零起点”的理解,不能走极端。
任新梅说,有的家长坚决反对“零基础”入学,孩子读幼儿园时,就给他们报拼音、识字、算术等辅导班,提前学习一些小学内容。但是也有一些家长什么也不管,真的做到“零基础”,孩子进小学时,大字不识。这两种情况都有些极端。其实,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一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看电视新闻或读报等,这样的话,孩子在日常生活环境也会认识一些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识字更利于孩子成长。任老师说,去年她带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从来没有写过字,一个学期下来,他学会了写字,写得很漂亮,在全班数一数二,“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会更利于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