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旭红在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03.09.2014  19:52
与道同行、以德为伴   ——在华东理工大学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4年9月3日)   校长  钱旭红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值此201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的庄严时刻,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加入华东理工大学大家庭的2831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哺育培养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成为研究生,迎面而来的是亲朋好友的恭喜和祝福。然而,短暂的喜悦之后,就可能出现烦恼,而且是研究生特有的烦恼,因为你们的未来、你们的研究,没有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       你们中的大多数是为了个人、社会、文明的长远进步,开始了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艰难历程和创造旅程;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近在眼前的一张文凭、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或者期盼鲤鱼跳龙门式的命运改变而选择了攻读研究生。今后几年,你们既要治学又面临求职,压力山大,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避免因久久进入不了研究状态,进而在网络上挥霍和浪费青春?       今天由我为大家上第一课,我今天致辞的题目是:与道同行、以德为伴。希冀藉此,以校长和学长的身份,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研究生。         1.研究生不是太学生       有人说,研究生是“太学生”,即大学生的“大”多一点,如此描述似乎很形象。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古代的太学开设目的是推行教化与选拔官僚,主要培养俯首贴耳的官员或者注经改史的酸儒,凸显的是教育的驯化功能,鲜有知识创新和真理发现。西方早年,也基本类似如此,欧洲中世纪大学,师生组成自己的行业工会,进行职业训练,培养职业人员。       然而,研究生与大学生相比有重大的区别,研究生不是单纯的现有文明的接纳者、继承者,更多的是未来文明的发现者、创造者。       回望八十年代初,我们是在冰箱都被视作珍贵仪器的简陋实验室,开始了仰望天空的创造梦想。今天,三十多年后,得益于改革开放、人口红利,国家经济已今非昔比,研究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我们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深度,能否跟上这些快速变化。       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的智囊们说,只要保住了美国近百个的研究型大学、几十个国家实验室,他们就能牢牢地操控世界和未来。由此可见,研究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而今天,在中国制造需要升级为中国创造时,在需要解决诸如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时,作为今日研究的生力军、未来研究的主力军的你们,能为之作出多少贡献?       研究对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如此重要,而研究生生涯对在座的每个人同样重要。你们可能会扪心自问,如果今后的职业将取决于今日所攻读的学科,如何才能笨鸟先飞或者捷足先登?如果今后并不一定从事所学的学科,那么,研究生生涯又能够给自身带来什么?         2  .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研究生阶段的任务,你们每个人必须有一个重要的非物质基础,那就是自由思维、独立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迷信知识就是力量,以至于有“知识经济”这一说。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发现,在获得便利的同时,却极易迷失在唾手可得的知识汪洋。我们希望大家做互联网的主人,而不要做逃避现实的网上盲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明确:在当代,思维才是力量!思维是你一生的船帆,能运载船舱中的知识,到达创造的彼岸。       知识会陈旧过时,甚至会被彻底淘汰。比如古代所描绘的“天圆地方”,在现代宇宙观面前已毫无立锥之地。       而思维具有强大的延展性和普适性,随着时代进步,它只是明晰或者缩小了其可适用的边界。比如牛顿经典力学,在经历几百年伟大辉煌和绝对正确以后,将高速区域拱让给相对论,把微观和相关领域拱让给量子论。时至今日,经典思维和量子思维皆重要,正共同并有区分地发挥着作用。       因此,掌握多样的思维方式,比掌握多样的知识更为重要。       要有所创造,批判思维必不可少,而理性的批判思维来自对人类各种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充分了解与把握,而其中最需把握的是中、西方思维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在或失败或成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今日你们熟悉的学科划分方式,基于分解合成还原的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兴盛于西方,进而光大于全球。但为弥补此种分类丢失的信息,学科在继续分化深化的同时,需要不断地交叉融合。       在古中国,强调整体相关趋近的思想,也产生了另一类学科划分方式,以大典、全书的形式更早地呈现于世界。然而,由于在形式逻辑、系统实验方面的固步自封、选择性遗忘,导致古中国的学科分类模式未能成功发育而走到现代。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占主导地位的、源自古希腊的分解合成还原论思维,在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如量子、人体、宇宙起源等,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然而源自古中国的系统综合及相互关联的整体思维,正逐步体现出优越性,显露出独特的魅力。       对于在座的各位,如果今后从事的职业就是所攻读的学科,掌握这些多样性思维,会使你有多把钥匙,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如果今后并不从业于所读的学科,那么,这个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训练,会使你在另一职业领域,独辟蹊径、特色鲜明。         3. 与道德伴行       就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而言,中西方切入点就不一样,思维方式和方法也不一样。苏格拉底说: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而老子说:不言之教。两者殊途但可同归,各有所长。       当人们将自己归属为自然和规律的一部分,谦虚地放下自我,与道同行,就能更容易地接近真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以德为伴,就能内心幸福、长远顺利。       我不再赘述在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谈及的《道德经》历史渊源。但为了研究生熟悉老子的自然哲理和社会哲理,此节我将从现代角度品味《道德经》的思维,与大家共勉。       善始善成。 绝大多数成功的研究成果,尽管也经历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其最终的胜利往往来自开题时的独具匠心和特立独行。当你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从第一天起,就要敢于探索并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规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善行无迹 。互联网上的电子信件传递,环保节约又便捷,与古代寄信的驿马驿站相比,更能体现“善行无迹”。同样,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要“善行无迹”,要有所创造,但不要有复制抄袭等不良行为,哪怕只是蛛丝马迹。       创新需要遵守创新的底线,那就是不能违背最基本的学术伦理,不要人云亦云、仿照抄袭。遵守了这些,就会鞭策每个人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       因此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容易被人忽视的、的学术伦理,即防止“自我抄袭”。“自我抄袭”又称“重复欺诈”。是指一定数量的复制或重复发表、使用研究者本人以前已公开发表的内容,而未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如果杜绝了自我抄袭,那就更容易杜绝对他人的抄袭。如此坚持,不仅仅遵守了学术伦理,又能促使你们在表述和实践上不断创新,更能鼓励你们在学术上特色鲜明或者特立独行。最终,简单、类同、重复、平庸的话语体系就会被打破,创新的氛围就会水到渠成。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美容却毁容、张扬行善事的故事现在有不少,社会大众几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需要谨记:老子告诉我们,如果仅仅为表面的美而美,而不是内心的善良和美,就不是真正的美;如果仅仅为了体现善而行善,而不是内心的真诚慈善,就不是真正的善。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各位研究生,如果大家能将真理追求、文明复兴当成自己的使命,能与道同行、以德为伴,就能“无欲则刚”,善美就会不期而遇,更遑论什么复制抄袭;在种种学术弊端的名利诱惑面前,你们就会百毒不侵。       大制无割 。今日的3D打印能使工业制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不再需要传统的剪裁分割、零件模块组合,生动地体现了“ 大制无割” 。在我们的社会治理管理中,也要“大制无割”,使得治理成为连续性的系统,让任何有能力的人在此制度下都有自由流动和发展的机遇,让违反学术规范的人,也体验到什么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善建者不拔。 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古建筑,恢复自然、系统再造的河流生态,都生动地阐述着摒弃“拆迁”嗜好的“善建者不拔”。 “善建者不拔”还启迪我们研究生,不要轻易否定你过去的所学所能、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运用你的已有,化腐朽为神奇,老树发新芽,通过合理设计、艰苦实践和不断革新,创造新的自我,研究出新的成果。         在这里,我和大家重温人类最早的哲学经典——《道德经》,就是提醒各位,我们不但要得心应手地运用和创新现代的西方思维方式,更要发扬光大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有独步天下的本领、我们的文明才能有百鸟朝凤的吸引力和魅力。         4.  每日强心健身       攻读高级学位,之所以叫“攻读”,因为需要艰苦的身心付出!历经无数艰辛方能获取几多喜悦。这些是谋取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者,所无法体验到的。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高强度的研究创新工作,不仅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挫折、失败会使得失眠、抑郁、懊丧、精力不集中等不时袭来。因此,大家不仅仅需要精神坚韧、还需要每日强心健身。       “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各位可以每天做10-20分钟的静坐冥想以强心健身。与太极拳的“慢”运动既相似又有所不同,静坐冥想这一“静”运动,无需特殊的环境和训练,但求静心,自学可得,简单易行,无师自通。       静坐或者冥想是古老而常青的身心训练方式,早在远古时期,道家、儒家就开始使用,随后佛教、瑜伽也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但需要警觉的是,正因为静坐冥想有效,不仅仅健身者会加以使用,宗教也常常加以运用,邪教更会加以借托。因而,它常常被神秘化、妖魔化、迷信化。因此,需要明晰明辨,去伪存真,防止误入歧途。       静坐冥想研究,近年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该领域,全世界近15年发表的SCI论文约700篇,覆盖心理、生理、社会、生物、医学等学科,最高单篇SCI引用500余次,不少涉及机理、规律等诸多新发现。其中,国内学者在大学生身心保护和提升方面的一些重要发现,已经在国际领先的权威学报上占据一席之地。而目前发表在国内核心刊物的该领域论文也已有近200篇,但往往集中于表象和实证应用,尚需继续努力。       静坐冥想,既是一个强心健身的运动,又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尽管其原理尚未被完全揭示,但其对身心的积极作用和功效,在国内外已有较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明,在这里不再赘述。因此,希望大家能自习此训练,保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面对充满挑战的研究创新工作。         同学们!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即将结束我的致辞之际,也请接收我们的祝福!       中华文明曾经奉献予世界最早的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科学实验等,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曾经“昏睡”,以致近现代未能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当代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物质力量的完备、全民智慧的觉醒,文明的复兴即将到来,你们将能创造出诸子百家般的新的辉煌篇章!       你们必将成为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建设者、创造者,定能为自己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提供新的答案和愿景。某个所谓的著名国际友人,曾经发出“虽然中国GDP将超出, 但创造力将永远无法匹敌, 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的妄言,相信你们定会将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所谓的预言和论断,只是个可笑的梦呓!       祝福你们, 善抱者不脱 。你们将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幸福生活在这个时代、无愧无悔于这个时代、创造辉煌于这个时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