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场舞大妈”上堂专业课!这系列讲座请来专家给群众上美育科普课

30.05.2019  21:22

  在等待群星奖颁奖的日子里,5月20日至5月31日,由文旅部推荐的八位舞蹈、音乐、戏剧、曲艺等不同门类美育导师走进基层开展10场讲座,这也是群星奖办节期间首次开展“美育导师走基层”活动。

群星奖决赛参赛作品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主题是“市民美育在行动”,充分利用群星奖契机,在文旅部的支持下,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更好地发挥群星奖活动的溢出效应。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中国曲艺学会名誉会长、曲艺评论家常祥霖,天津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研究馆员李治邦,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彦君,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平等来自全国的专家纷纷亮相,走进基层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层文化干部、群文团队成员及艺术爱好者开展美育讲座。

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丁瑞华接受导师聘书

  群星奖是群文创作领域的国家最高奖,它同样也是群文创作的风向标。群星奖决赛已收官,明天(5月30日)就将上演本次决赛优秀作品的惠民演出。群文干部和老百姓在欣赏这些精彩的群文作品的同时,还需要有人帮他们答疑解惑,帮他们导赏。

  本次讲座请来的这些文旅部专家,都对群众文化非常熟悉,其中几位本身就是群星奖评委,他们的讲座都是针对群众文艺创作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让观众在欣赏演出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艺术素养得到提升。这是组委会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群星奖进一步深耕群众土壤,扩大惠民范围,提升群文创作基础之举。

  而讲座场地的选择,主办方也经过一番“巧安排”:将曲艺的讲座送进了以曲艺为特色的嘉定区安亭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戏剧讲座送进了戏剧氛围浓郁的静安文化馆,舞蹈讲座则送进了着力打造舞蹈文化品牌的长宁……

  “群众舞蹈”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百姓自娱自乐的广场舞与作为作品的舞蹈之间有什么区别?群众性舞蹈与专业性舞蹈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特征、层次区分及其形态定位在哪里?5月27日,于平老师来到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为长宁的观众讲解了《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与艺术创编》,他从群星奖说开去,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在座的观众,生动诙谐的语言引来场上阵阵笑声。

于平老师讲座

  现场观众都是来自群文舞蹈团队成员,以及区、社区的群文干部。正讲到群众舞蹈队形,舞蹈团队的阿姨就开始一边听一边讨论,“你看,我们那样排不好看啊。”原来社区群文舞蹈团队的舞蹈多以四边形为主,前低后高。于老师的一番解释和演示,让她们心服口服。

  在很多群文舞蹈团的观念中,大家认为,以专业的标准去训练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难度更高的动作会让大家更有成就感、而于老师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审美也不一样,“群众舞蹈无需追求专业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特质进行编排才是最好。

  群众舞蹈应该挖掘自己的特色才能展现群众舞蹈的独特魅力。舞蹈爱好者刘赛风深受启发,听完讲座后表示,今后跳舞一定会注重自己的身体条件,在不损坏自己的身体条件下去训练。她也很高兴这次群星奖在上海举行,团里不少成员都看了群星奖的舞蹈比赛,了解其它地方的舞蹈,这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即使是玩,我们也要玩出水平。

  一个半小时讲座的结束后,群众纷纷表示意犹未尽:“一点都没觉得时间长。”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则告诉记者,她自己也记了好多笔记,“以后给创作干部讲也有方向了。我们好多群文干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也都来了,他们回去后也可以向自己社区的舞蹈队问一问,你们的舞蹈,内涵在哪里、立意在哪里?人物特点在哪里?讲座很具有指导意义。

刘彦君老师讲座

  而在5月25日,刘彦君老师走进静安文化馆,作了题为《当下小戏小品创作问题谈》,静安区区内文化骨干,戏剧戏曲团队骨干参加了讲座,刘老师以群星奖作品为案例进行分析,当下消息小品创作如何选材?如何才能开掘立意、把握结构?

  静安群艺馆副馆长杨迿也到现场听了讲座,他的作品《价值》也参与了角逐本次群星奖决赛,他表示受益匪浅:“专家眼中关注的和我们的眼中关注不一样”,讲座让大家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群文创作的大的方向,各个省市群文创作方向手法和侧重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看到其它省市、乃至全国在群文创作上的做法和想法,视野更广了。社区文化骨干和戏剧团队在听刘老师讲述后,也打开了另外一个视角,知道了一个艺术作品与艺术宣传品的区分,而以往在街道里,有的文化干部就是在以宣传的方式做小品。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