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2016“国际社工日”系列活动致力打造沪上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生态圈
3月15日是第10个“国际社工日”。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社会工作机构专业能力,促进公益创新,参与社会治理,3月14日下午,上海市民政局以“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为主题,举办了2016年上海“国际社工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市有关部门和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社工代表参加活动,共话上海社会工作新发展。
上海社会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在多领域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求,上海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推进本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沪委办发〔2011〕18号)、《上海市“十二五”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沪社工委〔2011〕50号)、《关于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实施公益招投标意见》(沪民计发〔2009〕18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导则”》、《关于制定本市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标准的通知》(沪综治办〔2014〕11号)等;拓宽了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开拓了医务社会工作、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等服务领域。上海注重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高级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立体化的培养体系。目前,上海已有15所院校招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每年毕业生近千人。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6所高校还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MSW)。
据了解,市民政局每年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卫生局、市残联等部门,对在岗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的岗位轮训,每年培训社会工作人员上万人次。目前,我市持证社工达到1.4万人,其中通过全国职业水平评价9408人。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表示,2014年上海开展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课题调研,按照“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出台了“1+6”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作用,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市民政局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为社会工作发展做好政策支持与环境营造,为广大社会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服务社会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朱勤皓对上海社工提出四点希望:忘我奉献、融汇百家、专在平凡、追求成功。
本次活动启动了上海社会工作优秀项目和案例评选工作。由政府、高校、媒体代表及民众代表联合组成评审委员会,计划历时一年,对社会服务领域、社区矫正、戒毒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儿童、医疗卫生、教育辅导、统一战线、职工帮扶等多个领域的社工优秀项目和案例,进行征集、评选、展示、宣传、推广和表彰。
本市16个区县的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社会工作协会、上海各高校社工院系代表、社工机构代表以及社会工作者代表约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国际社工日是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推广社会工作的有利时机。今年国家民政部确定了“国际社工日”的中国主题,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本市的系列宣传活动将贯穿全年,以上海优秀社工工作项目评选为主线,提升社会工作职业地位,扩大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进一步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