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王坚团队“精准外科”理念为危重胰腺肿瘤患者带来新生
长期以来,中晚期胰腺肿瘤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血管密集、手术空间狭小而被外科医生视作难以逾越的“生命禁区”,无数患者不得不在痛苦的煎熬中渡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而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科主任王坚教授所带领的团队秉承“精准外科”的医疗理念,多次以高超医术勇闯“生命禁区”,为危重胰腺肿瘤患者带来新生。
6月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王坚的专家门诊,消瘦的躯体、痛苦的神色也使得陪同的家属满面愁容。原来,患者因今年年初出现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曾至多家医院求诊,但影像学检查结果所示的“胰头巨大占位,最大径近10cm;占位挤压胆总管及门静脉并致使其移位,并与下腔静脉、十二指肠及胰头分界不清”让之前所有的医生都望而却步。像这样的中晚期胰腺肿瘤因为其往往包埋了诸多重要的大血管并累及多个重要脏器,被医生们形象地称之为“生命禁区里的地雷”:原本就是高难度的手术,何况患者还是高龄老人,在手术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治疗风险极大且凶险异常。可是,胰头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若要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唯有手术治疗可以选择。
望着患者痛苦的面容和家属祈求的神情,王坚对疾病及患者一般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认为患者肿瘤体积巨大,对周围组织产生严重压迫,继续发展下去必然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虽年龄较大,但基础情况尚可,平素无其它伴随疾病,存在一定手术机会。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其信任后,王坚毅然将患者收治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针对她的情况召集整个团队进行了精确的术前规划,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同时护理团队也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护理,改善患者的身体和营养状况,为其能够顺利耐受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后,王坚带领整个治疗团队如期为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式)+复杂肠粘连松解术。当打开腹腔、完全暴露术野的那一刻,所有医护人员都惊呆了,情况比之前预计的还要复杂棘手:一个13*8*6cm大小的质硬肿块“盘踞”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上顶第一肝门,后界紧贴下腔静脉,前界紧贴门静脉,右肝动脉全程自肿瘤中央穿越,左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分叉处均紧贴肿瘤左侧。也就是说,患者的整个瘤体被包绕在肝动脉、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血管网中。这让本就困难的“扫雷”工作更加举步维艰。众所周知,老年人的血管非常脆弱,任何不经意的触碰也许就会引发危险的后果。王坚带领整个团队秉承“精准外科”的手术理念和操作原则,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分离血管、完成清扫、进行吻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手术团队的密切合作下,用时10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难度的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胰腺低分化腺癌(7*6*12cm),肿瘤侵至十二指肠浆膜层;胰腺旁淋巴结、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腔干旁淋巴结均可见癌转移;并累及胆囊。各切缘全部呈阴性,达到R0切除的标准。
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终于术后2周,顺利出院。原先这位老太太曾被外院宣判了“死刑”,可现在的她依然十分乐观地活着,开始了新的生活。
胆胰外科在王坚的坚持和倡导下,始终坚持“精准外科”的理念,即通过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管理,使许多重症患者在接受精细化、微创化的手术之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进一步提升。这其中,既有80高龄的耋耄老者,也有20多岁的青壮年;既有中晚期肿瘤患者,也有复杂胆道损伤和严重胆石症患者。“每当他们来我的门诊进行随访,看到他们重新燃起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就是我作为医生最高兴、最骄傲的时候。”王坚笑言。在他看来,“精准外科”的内涵就在于以最小的创伤侵袭为患者创造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而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所一贯坚持的治疗原则。未来,胆胰外科将继续秉承“精准外科”的理念,借助微创、内镜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为危重胆胰疾病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做出更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