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

12.05.2016  10:33
  晚期肾癌患者希望实施靶向治疗,但却因缺乏标志物而“无靶可打”。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泌尿外科王林辉课题组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王红阳院士研究组合作,发现了一条介导肾癌靶向药物耐药形成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可作为预测靶向药物治疗疗效的分子标志物和逆转靶向药物耐药的干预靶点,使晚期肾癌患者接受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成为可能。昨天,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肿瘤细胞》上。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别于其他肿瘤,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让人们对晚期肾癌的治疗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肾癌一线靶向药物主要有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存活,“双管齐下”杀死肿瘤细胞。靶向药物应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十余年来,为患者带来的获益显而易见。但在临床实践中,靶向治疗仍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寻找有效生物学指标预测肾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或通过某种技术手段逆转靶向药物耐药,必将大大提升靶向治疗的疗效,使得肾癌靶向治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王林辉教授与王红阳院士联合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到长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最初被认为是DNA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噪音”,不具有生物学功能。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
  
  通过前期的探索和钻研,研究团队在肾癌组织和血浆中发现了一条新型的长链非编码RNA,并将其命名为lncARSR。研究发现在不同肾癌患者体内lncARSR含量不同,lncARSR含量较低的患者对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效果较好,反之,lncARSR含量较高的患者疗效欠佳。据此,研究组提出可将lncARSR作为预测肾癌患者舒尼替尼治疗疗效的组织学和血清学标志物。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靶向抑制AXL和c-MET的小分子药物,可恢复耐药性肾癌对舒尼替尼的敏感性,可作为逆转肾癌舒尼替尼耐药的治疗新策略,并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印证。
  
  王林辉教授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晚期肾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前,可以在门诊抽血化验就能预先评估靶向药物治疗是否有效,这将大大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提高患者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记者 陈青 通讯员 汪玉成 王根华)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