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粮食安全要确保 农民增收有保障

06.02.2017  15:33

    2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在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焦点。专家普遍认为,针对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一号文件给出了有力措施,这不仅有助于农业竞争力提高及农民增收,更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粮食安全要确保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在数量上,《意见》提出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未来,中国将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在质量上,《意见》强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未来,中国将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对本报记者分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总体来讲,中国耕地面积紧张,人口消费量大,粮食安全必须重视。为此,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紧密围绕着保障中国食物安全特别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来进行,在任何形势下都不能动摇。否则,若国际形势变化,就会造成很大压力。

    “我们以前一直提数量安全,这几年对质量的关注也逐步提升。目前中国粮食数量整体表现不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更突出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减少低水平积压,避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从长远周期考虑,促进农业平稳发展,避免忽高忽低,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张正河说。

    农民增收有保障

    当前,中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问题仍很突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同时,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04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总体上非常好,2016年则有所放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个大主题,给出的很多措施都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

    记者发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确实不少,如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等。

    “促进农民增收,要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时做文章。在存量方面,《意见》注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在增量方面,《意见》则紧紧抓住了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这个关键,鼓励农民提档升级,多生产市场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同时拓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食品加工等领域,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区间延伸。”孔祥智说。

    补齐短板强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指出,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开了头、有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厘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补齐短板强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有实招。比如,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在环境建设上,就生活污水治理、新能源发展、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方面设定了具体目标;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农民关心的现实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需要看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需要补齐的短板确实还有很多,比如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无法满足需要、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不高、土地改良升级能力不够等。从国外经验来看,补齐这些短板显然需要国家投入或者以政府带动社会投入的形式来实现。”孔祥智表示。

    孔祥智进一步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都给出了鲜明的对策,这无疑有助于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创造条件,并为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