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截瘫20年 敲击键盘写下近500篇民国史博文

30.07.2015  09:58

  7月26日,浑源人韩众城指尖敲击键盘,将他写的民国史研究文章《1926年国民军和晋军在浑源县征战始末》,发表在个人博客上,心下不禁一阵欣慰。

  4年前,韩众城开始写博客,先后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近500篇反映民国历史的文章。一些文章被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转载后,获得数千人次的点击量。

  对个人的写作行为,韩众城不好定位,“博客作者”“自由撰稿人”,这些称呼他感觉定位都不准确。省城一家新闻媒体刊发他写的一篇文章,编者按中称他是一个“研究山西历史文化的民间学者”,这个称呼让他心头一亮。《1926年国民军和晋军在浑源县征战始末》是韩众城最近完成的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晋军守卫浑源县城,多次击退国民军进攻,保城门81天不失。

  互联网是韩众城发表文章的主要平台,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一些网友钦慕他的才情,邀请他外出参加活动,都被他婉言谢绝。人们不知道,韩众城已经截瘫20年,无法出远门。

   A 病痛中写作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清晨,妻子早早离家去了单位。吃了药,双手轻轻划动轮椅,韩众城来到电脑前,不一会儿,一阵打字声在房间内响起。

  韩众城今年45岁,因脊髓损伤,他腰椎截瘫,双腿肌肉萎缩严重,失去了行动能力,截瘫导致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常常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以致他经常需要服药缓解病痛。

  身体致残前,韩众城有过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抱负。他1990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工作,当时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商界人士,有钱又有社会地位,能到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但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击碎了他的梦想。

  1995年,韩众城进入浑源县城一家石材公司工作。一天,他随车到外地出差,途中汽车冲出山路掉入山沟中,他被甩出车厢,腰椎着地骨折,从此辗转于各大医院求医。2002年,在得到一笔不多的补偿款后,他回到家里。

  身体致残后,赚钱养家的担子都压在妻子一人身上。韩众城坐着轮椅买菜、做饭、辅导儿子功课,减轻妻子的负担。

  那几年,让他尊敬的岳父、跟他感情很深的二姐先后因病去世,他好几年都走不出悲伤的阴影。韩众城自幼喜欢读书,身体残疾后,阅读成为他舒缓心情的一种方式。他的阅读面很广,科学、历史、艺术、美术、音乐、雕塑、建筑等都有所涉猎。读书,渐渐改变了韩众城对生活的态度。

  2011年,儿子考上了大学,韩众城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自感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申请了博客,开始写作。

  在博客首页,他写上自己的座右铭: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B 倾心民国史徐志摩林徽因系列写了两年多

  过去4年,是韩众城截瘫后过得最平静的一段日子。每天上午,家人外出后,韩众城开始写文章,下午收集整理资料,晚上和朋友在网上交流。

  浏览韩众城的博客,记者发现,在他先后发表的近500篇文章中,反映民国历史文化的文章占九成以上。韩众城说,他从小爱好历史,尤其是喜欢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这段历史,喜欢西风东渐时那些具有东西文化知识背景的人物,这些人物,让他感受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果不能对祖国有所贡献,就没有任何意义。

  对民国史的研究,韩众城着墨最多的是以林徽因、梁思成等为代表的“民国名人”,以及浑源县的历史人物。

  致残后,是妻子的默默守护让韩众城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妻子的温暖,给予他生活的动力。对林徽因这位民国文化名人,韩众城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触。为此,他投入大量感情和写作精力。“我非常崇拜林徽因,她是一个伟大的人,她的才华,她的一切,都献给了事业,献给了祖国,这是我应该追求和学习的。”韩众城说。

  2011年,韩众城利用手边收集到的资料,开始写徐志摩、林徽因系列。这个系列,韩众城写了两年多,共200多篇文章。他几乎把自己丢进“林徽因生活的世界里”,和她以及她的朋友一起做梦、一起开心、一起流泪。“其实最开始,我打算将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这几个人物的关系简单扼要地讲出来,主要是情感方面的,可是写起来以后,随着对这些大师的逐步了解,我越来越觉得如果不写他们的学术成就,只是猎奇般地对他们的感情生活进行描述,那是一种大不敬。他们的很多事情,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韩众城说。

  这次写作经历,让韩众城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对人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一个人死不足惜,关键是他对祖国和民族有什么意义。

  林、徐系列中的文章相继发表在韩众城的个人博客上,但点击量并不大。一位好友曾问他:“能不能换一个题材去写。”韩众城说:“我写博客,更多是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别人;我既然选择了研究民国历史人物,就应该坚持把这个系列写完。

  由于出行不便,对韩众城来说,史料的收集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研究民国历史,藏书、购书、网络查找下载及朋友间交换资料,是他收集素材的主要方式。由于不能赴外地收集资料,限制了韩众城收集史料的广度和深度。

  2014年,韩众城研究民国史的视角转向了家乡,他发现,浑源县在民国也出过不少大人物,如田应璜、王念祖等,而且家乡的民国人物在历史研究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限的记载里面演绎和传说成分也很大。韩众城的这次转向,收获颇丰。

   C 如鱼得水研究家乡民国史

  在韩众城的博客里,关于浑源县民国史研究的文章分人物传记、考古发现、历史事件考证等几类。写文章前,因条件便利,他经常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实地考察。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完成《北岳恒山的镇山之宝——北岳全图》《一张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古秘密》《梁思成为什么对悬空寺不感兴趣》等文章,经微信公众号转载后,点击量都很大。

  在研究家乡民国历史的过程中,《说不尽的田应璜》(10篇)和《浑源县最后一个进士——王念祖》(6篇),被韩众城视为个人目前最具分量的作品。

  田应璜(1865年—1927年),浑源人,清末举人,曾任山西大学校长、北京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内务总长等职,是阎锡山在北京的首席代表。田应璜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与张之洞、张作霖、阎锡山等人都有交往,且相交甚深。韩众城收集整理田应璜的史料时发现,省内史料关于这个出自浑源的名人只有零星的记载且错漏颇多。他认真细致的考证,完成《说不尽的田应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王念祖(1882年—1973年),浑源人,清末进士,阎锡山时代最后一个高等法院副院长兼代理院长。“如果说田是一个政治人物,那么王就是一个诗人。王念祖的诗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军事、乡愁、友情、亲情等等,有近300首之多,格律很美。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在山西,甚至在浑源县,现在都很少有人听说过。”韩众城感慨地说。

  韩众城所写的《浑源县最后一个进士——王念祖》,是关于王念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传记。写作过程中,韩众城力求史料精确,曾与王念祖后人取得联系,获得不少资料。对这篇文章,王家后人评价道:“收集到如此丰富的内容,实在难能可贵。作为王家后人,我诚挚地向你,并通过你向参与这件事的家乡亲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对话

   孤证不举从多个信息源印证同一件事

  记者:身体限制了你的远行,这对你研究和收集史料带来了困难,你如何克服困难?

  韩众城:关于历史考证,我遵循民国史学大家傅斯年所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态度进行求证,尽可能不采取单一的证据。“孤证不举”,我从多个信息源来印证同一件事,以确保其真实性。

  记者:你发表的文章中,有没有因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议的?

  韩众城:我发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原创,有一手资料,不存在争论。关于博文,因观点不同而引发的争议也不多。对争议,我会认真对待,但不人云亦云。我写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时,认为她对宣传梁思成、林徽因做出过贡献。这个观点遭到不少林徽因粉丝的质疑和不理解,他们坚持认为林洙曾诋毁、抹黑林徽因。我认为,林洙虽有诋毁林徽因若干痕迹,但人无完人,功大于过,不能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