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标准化管理红利助力进博会气象保障服务
11月5日至10日,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圆满召开。上海气象部门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目标,在没有高影响天气的情况下,针对分散性弱降水,及时向进博会执委会现场指挥部等部门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为进博会锦上添花。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执委会现场指挥部慰问时,称赞天气预报及时准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容环境保障组、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门特来信感谢上海气象部门提供精准及时气象保障服务助力进博会各方工作。
这一张中国“主场外交”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完美答卷,离不开顺畅的进博会气象服务体制机制,更体现了管理现代化的红利。上海气象部门总结了世博会、青岛上合峰会和厦门金砖会议气象服务成果,打造了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六个一”的管理组织方式:
——建立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由上海市气象局为主体,串联了各职能司、国家级业务单位、各省气象局,融合了国家级业务单位的指导和各省气象局的支持,形成了垂直与平行双向联动的组织架构。打造以进博会气象台为中心的“一台四部”服务机制,明确唯一气象服务需求通道和产品出口;
——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预案,紧扣气象服务需求,制定《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并细化形成了“1+8+1”完备应对预案;
——建立了一套挂图作战的工作机制,按照不同服务阶段,从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和进度管理三个维度制定了进博会气象保障重点工作决战图;
——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指挥管理系统,开发了进博会气象保障指挥系统(企业微信号),首次基于系统指挥协调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任务,实现了“一口受理服务需求、一个声音指挥行动、一个口子对外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
——制定了一张全面的产品清单,充分调研气象服务需求,提前制定进博会产品清单;
——开展一系列应急演练,联合中央气象台开展气象应急保障,熟悉流程,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扁平化科学组织管理带来了近乎完美的进博会气象服务效果:
4日晚,针对国宴和领导参观路线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上海气象部门给出了“当天下午没有蓝天白云,云底高度低、能见度不高”的预报建议,据此陆家嘴灯光秀提前半个小时亮起,达到预期效果;
“开幕式前的雨,下得脸会湿,地不会湿。”上海市气象局局长董熔对询问天气的市领导如是说。5日上午,云层逐渐变薄,天空逐渐明亮,开幕式顺利进行;
根据“7日早晨到上午降雨明显”的提示,相关保障部门提前1天搭建雨棚,准备雨具,并在当天加强疏导,确保交通平稳有序。
此外,上海气象部门还实现了多方位创新:
一是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围绕进博会服务开展了全国大协作。中国气象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带队赴上海检察指导工作。各职能司、国家级业务单位、各省气象局在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力合作,成功应用“卫星+雷达+探空+地面+现场”立体化观测设备开展观测,实现了跨区域的观测、预报、服务等工作的同步实施,有力地支撑了进博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取得成功。
二是应用新技术助力气象保障服务成功。基于人工智能雷达外推产品、1公里×1公里格点预报技术,以及长三角12部雷达同步观测等技术,实现监测预报精准发力。
三是进博会业务系统转为常态化应用。此次为进博会开发建设的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气象服务指挥系统、知天气APP英文版纳入常态化应用。
四是“党建+气象服务”助力进博建功。进博会气象台建立了临时党支部,融入进博会气象服务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董熔说,进博会的创新机制和先进技术将转入日常业务,为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