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引领建设 构建沪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
经过多轮“三年大变样”,上海持续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建设阶段已过去,城乡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保障大量已建城市设施高效安全运行、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新任务。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城乡建设和管理将坚持民生优先,落实“管理引领建设”的理念,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进入“管理引领建设”新阶段
记者:“十三五”期间,上海城乡建设和管理面临哪些新形势,上海将如何有重点地实现城乡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十三五”目标?
崔明华:当前,上海城市发展面临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来说,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是否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和市民群众的期望相匹配,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运行体系有没有充分发挥效应,城市更新和房屋维护水平如何,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能否更好解决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突破的课题。城市建设是基础,城市管理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从最初提出“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到提出“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再到“十二五”期间提出“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城市管理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经到了“管理引领建设”的新阶段。因此,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构建符合上海特点的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心任务。
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形成依法管理、精细科学的城市综合管理格局,设想中的城市综合管理格局,由“一条热线、一个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一支队伍(城管综合执法队伍)、一个综合兜底协调部门与若干行政管理部门”组成,即“1+1+1+1+X”。构建资源整合、职责清晰、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城市维护投入不断增长,构建系统化、全覆盖的综合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在“管理引领建设”理念下,上海将加速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城乡生态环境,探索高密度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路径;形成住有所居、有机更新的民生保障体系。到2020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约30万套(户),完成各类旧住房改造5000万平方米,完成中心城区24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改造向城市有机更新转变,使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亿平方米。
重大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先行动力。上海将继续加大重大工程推进力度,充分发挥重大工程提升城市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创新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机制,减少施工对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探索“低影响开发建设”
记者:从“建管并举”到“管理为重”,再到“管理引领建设”,体现了上海不同阶段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这种理念的提升将会为未来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哪些变化?
崔明华:如何实现“管理引领建设”,一直以来是建设管理领域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比肩世界一流城市管理水平的命题之一。“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把“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作为“管理引领建设”要求的落脚点。
“管理引领建设”是基于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提出来的,它改变了以往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拆除传统的顺序和模式,要求从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考虑,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考虑占其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城市管理运行和维护的需求,也可以称为基于城市管理的规划和建设模式。“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综合管廊、建筑工业化和海绵城市等方面,重点对这种“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具体实践。
例如,上海将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和建设,到2020年,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机制;把海绵城市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到2020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探索推广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高架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预制装配式技术。
提升超大城市管理水平
记者:“十三五”的目标任务已明确,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将如何把好方向、建好机制、管好队伍、担起责任,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十三五”发展重大举措、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
崔明华:对标世界一流城市,上海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升超大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广泛汇聚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将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各级领导班子谋划推进行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联建的作用。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上海自两年前启动开展“建设先锋——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在环境综合整治、综合交通管理、住宅小区治理等各个领域,涌现了一批推进主业的经验与做法。工地党建联建是建设交通系统党建的“金字招牌”,如今,其党建联建的经验又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领域延伸。今年,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提出在全市推出200个“住宅小区党建联建示范点”,纳入“建设先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优势,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除了在住宅小区治理、绿化建设管理等领域引入社会组织力量,还有一批第三方机构组织的文明工地测评、市容环境测评等,也将有效促进相关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行业领域,加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城乡建设管理人才,做好各类专业人才重点帮促、分类指导和专项服务。加强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提高职业素质,提升业务能力。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