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司法研究中心与上海式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民商事案件庭审方式改革课题合作协议》

20.09.2016  21:17

2016年9月9日下午,我校司法研究中心与上海市第二人民法院举行《民商事案件庭审方式改革课题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顾伟强、副院长阮忠良及部分庭室负责人,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章武生及相关领域教授,法学院、研究生院、文科科研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签约仪式。

法学院负责同志首先至欢迎辞。他对二中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本次合作表示感谢,他指出,二中院是全国法院司法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在本次司法改革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表示,法学院将全力支持本次合作的有效开展,力争为本次合作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顾伟强介绍了二中院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阶段、相关思考以及初步成效。他指出,本次司法改革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是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随着法院人员分类改革基本到位,司法改革正在向着审判权力运行的更深层次推进。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民商事庭审方式改革,其目的在于构建更加符合司法规律和审判需要的民商事庭审模式,促进法官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与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民商事案件庭审方式改革课题研究,是希望更好地借鉴各位法学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将是双方交流合作的新起点,期待双方的交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共同为实现司法公正、推动司法改革、培养法律人才、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二中院民六庭庭长竺常赟介绍了现代庭审理论所倡导的争点的确定、法官阐明权的行使、心证公开以及突袭性裁判的防止在二中院民六庭试行的情况进行。

章武生介绍了民商事案件庭审方式改革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他提出,与二中院等6家法院合作,为成果转化创造了条件。二中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仅将成熟的做法上升为规则在全院予以推进,并且确定了6个试点合议庭,这无疑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据介绍,章武生申请的“现代庭审理论与应用”课程为培养校内外研究生、教师和试点法院的法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校FIST课程提供了范例。研究生院将继续支持该课程建设和该项庭审改革。

刘承功指出,本次合作协议的顺利达成与二中院领导对庭审改革的高度重视、一线法官践行改革的决心密不可分,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启示,为我校今后探索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范式。学校将全面支持课题的推进,期待产出水平更高的科研成果,在司法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