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民营银行不仅需要“雄心”还需要“专业”

25.03.2015  17:30

  近期,互联网上有人公布了2015年12大“钱景”产业,其中民营银行赫然列在首位,对于金钱的追捧,从自己开银行开始。

  不但民间对成立民营银行的呼声高,政策方面也已经打开了大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这显然让民营银行更加有了底气。

  自从民营银行的大门打开,社会各界资本便蜂拥而至。至今,A股市场已经有42家民营银行概念股,并且这些概念股在2014年备受资本市场热捧。但是与庞大的概念股市场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仅有五家民营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三家获准开业。

  民营银行设立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申请设立民营银行不像是普通零售业,由于其本身从属于金融行业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并且从开始经营到形成一定的规模,既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数年的累积。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发展银行业的差异化竞争,这种竞争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意味着,民营银行的诞生便意味着一场腥风血雨的“混战”,要想在现有的银行寡头格局中分得一杯羹显然没那么简单。

  不仅如此,人才的短缺也成为民营银行的短板。去年,市场上便传出多家民营银行招兵买马的消息,甚至有央行高管投奔民营银行欲开拓新天地。但是,目前零售企业筹建民营银行的较多,很多零售企业内部的高管直接挂帅,“隔行如隔山”,在专业度方面如何与现有的中小商业银行竞争?

  去年底以来,股市牛气冲天,“互联网+”概念也风起云涌,民营银行似乎渐渐从焦点位置退了下来。

  近日,一心堂一纸公告再次将民营银行推到风口浪尖。一心堂公告称将退出民营银行的筹建,该公司去年10月拟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设立云南沿边小微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用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5.2亿元人民币。不过,最终公司因不利于主业经营等原因,放弃投建民营银行。

  对于一心堂在筹建民营银行方面急流勇退的勇气我们还是值得肯定的。目前,国内正处于利率市场化及经济下行周期之中,银行的整体增速放缓,与其承担民营银行发起人的“风险”,不如退而主攻主业。

  不过,笔者认为,一心堂打了民营银行的“退堂鼓”,并不能说明民营银行的热潮已经消退。与当前大热的互联网金融类似,民营银行同样作为金融改革者将进一步打破现有金融业的僵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金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与现有的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一个“”字,即民资、民管,完全由市场机制自主运作,民营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所能带给普通用户的价值,可能远超传统国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