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来风】医食学院“筑爱”实践团:为安徽寿县留守儿童筑起“暖巢”
“你们要走了吗?”
“是的。”
“那你们以后还会来吗?”
“以后,还会来看你们的!”
这是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筑爱”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安徽寿县窑口小学留守儿童们临别时的一段对话。虽然相处的日子不长,可学校前那两三里回响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乡间小路,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每位实践团成员的心中。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希望青年学生能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医食学院2015级的7名大学生在辅导员章少哨的带领下,奔赴安徽寿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整合各方资源 做爱心使者
安徽寿县是安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这里的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非常庞大。实践团积极与寿县妇联、寿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将窑口小学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实践团在出发前联系了控江二村小学、同洲模范学校、北京轻松筹科技有限公司、新华医院和学校教职工,筹得200余册爱心图书、玩具、文具等物资,并在到达窑口小学后建立了“流动图书架”。
实践活动中,寿县妇联主席石阳玲来到窑口小学慰问了实践团成员。实践团成员还与正在寿县堰口镇开展志愿活动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社会实践团进行了交流。
开设丰富课程 做文化传播者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实践团设计了精准化的帮扶项目——开设“LOVE课堂”传播文化知识。“L 课堂”为快乐诗词、趣味数学、情景英语等课程,以帮助留守儿童们提升学习兴趣;“O 课堂”主要以作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对一深入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畏难情绪,变得自信乐观;“V课堂”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素质拓展类课程,让留守儿童在艺术熏陶中发现美、创造美;“E课堂”从感恩、梦想、团队、安全等主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体验课,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对家人、对自己、对同学以及对其他人不同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收获自信、懂得感恩。
为了等实践团的小老师们上课,小朋友们每天都提前1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实践团成员们被小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感动,每晚都撸起袖子、挑灯夜战,用更精益求精的课程和更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将外面的大千世界展现给孩子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无声无息中让他们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用心守护安全 做护花使者
安全是留守儿童教育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实践团成员始终把孩子们的安全摆在首位。在课程设计上,他们特意设置了安全教育课作为开班的第一课,教授小朋友们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实践团还在志愿服务行动中积极落实安全举措。为了确保早到学生的安全,实践团成员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顾不上吃早饭,步行4里路,争取赶在小朋友到校之前到达教室。有些小朋友们的爷爷奶奶因农忙赶不上接送,实践团成员们便主动牵起小朋友们的手把他们安全送回家。
深入开展调研 做会思考的实践者
暂别校园,到农村实践,除了对留守儿童带去关爱之外,实践团成员自己也上了生动的一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团通过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寿县窑口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社会调研。授课之余,实践团相继与寿县妇联、寿县教育局、窑口小学老师开展座谈会,初步了解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来到窑口小学后,实践团通过参观校舍、查阅档案资料、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每天放学后,实践团还分批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与监护人深入交谈,以期更全面地掌握信息。“原来他们这么需要我们的关爱,我感觉我们做的事情好有意义。”家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周岐如是说。
医食学院“筑爱”实践团的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活动中的收获却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实践团队长郭司琪说道:“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加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们会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实践团筹得的物资
丰富多彩的课程
实践团成员深入开展调研
供稿:医食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陈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