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复旦-麦考瑞词典学论坛举行
11月7至8日,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英语医学术语研究及网络词典学”第四届复旦-麦考瑞词典学论坛(Medical 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 in the E-Era: the 4th Fudan-Macquarie Dictionary Workshop)。
论坛共有10场主题发言,邀请到四大洲的专家学者与会,包括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国家社科院院士Peters,麦考瑞大学博士、HTF团队主力Smith,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术语学教授L’Homme,意大利罗马大学医学英语教学教授Mungra,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英语词典学教授Yamada。此外,正在复旦做访问学者的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曾泰元以及《大中华汉英词典》现任执行主编赵翠莲教授也赶来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曲卫国致欢迎辞。
会议共分三个研讨主题。第一场研讨会围绕“术语学”,由L’Homme作主旨发言,向大家介绍了她主持建设的一个环境学词库所使用的描述术语的方法论,这种基于结构语义学的方法论旨在描述术语语义的同时,全面捕捉术语在特定学科领域内被使用时的语法特征,并基于这些语法特征揭示术语相互连结所呈现的该学科的特定知识结构。发言结束后,在场学者们指出这种方法论确实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术语的描述,对于医学术语词库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Smith的发言以“intervention”一词为例,详细介绍了在HTF的建设过程中,学者们如何通过语料库(26万词)的使用来甄别普通词汇的术语含义。在收集大量含有intervention的例句(3148句)之后,共甄别出610句属于医学领域的术语语义。在此基础上,词库编者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术语词义差别,考察搭配使用情况,然后再做具体定义和例句选择。第三位发言人Mungra介绍了为意大利医学学生编写的一个英语术语词汇表,这个词汇表基于大量医院病例报告,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实用信息,具有极大的术语教学价值。
第二场研讨会的主题是“双语医学词典学”,Peters作主旨发言,讨论HTF汉化过程中遇到的术语翻译问题,对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背景上的高度“不对称性”带来的对应词选择难点做了深入有趣的分析,引发了在场听众对汉语医学术语统一问题的热烈讨论和思考。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李定钧回顾了已故陈维益教授主编的《英汉医学词典》的百年沧桑历史,他展示了个人收集的不同老版本的英汉医学词典照片,把听众带回到过去,同时他也强调了英语医学术语的词源知识能提高中国医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高永伟回顾了早期英汉双语词典中的医学术语收入,与李定钧的发言形成互补延伸,他收集的早期中文对应词充分展现了医学术语刚刚进入汉语时的混乱面貌,对于中文医学术语翻译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最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孙庆祥和大学英语教学部博士张绪华的发言再次把听众拉回到现代,他们介绍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的医学新词词库,旨在收集尚未进入英汉医学词典的新词,是将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双语医学词典编纂的先锋。
最后一场研讨会的主题是从词典使用者视角出发的“电子化词典与医学学生”。Yamada介绍了电子词典,尤其是专为医学人员及学生所设计的电子词典的发展历史和使用情况,特别强调了电子词典对用户体验的考虑;但同时,面对网络技术的冲击,电子词典也面临纸质词典的没落命运。Peters与Smith共同作了第二场发言,讨论了双语化网络医学词库背后的用户中心主义思想,以及这一指导思想在词库双语化中的具体体现。外文学院副教授丁骏的发言则是一个词典用户调研报告,调查对象是71位复旦医学院学生,她对调查的结果做了汇总分析,发现医学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再使用纸质词典,大量依赖一般双语词典,普遍不太使用专业医学词典,也缺乏基本的词典意识和词典使用知识,并得出这些学生将成为HTF理想使用对象的预测。但这一假设的验证还需要在HTF乳腺癌部上线之后,对同一组学生做实际词库使用的测试。
复旦-麦考瑞词典学论坛于2011年10月首次在上海举办,复旦方面的发起人是中国英汉词典领域的权威陆谷孙教授,麦考瑞大学的发起人是现任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的Pam Peters教授,后者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母语词典《麦考瑞英语词典》第2、3、4版编委。这一论坛随着复旦外文学院与麦考瑞语言学系合作交流的深入得以持续发展。
第二届论坛于2012年7月在悉尼举办,与第一届的主题相同,即一般英语词典学。第三届论坛于2014年12月在悉尼举办,主题是商讨复旦外文学院与麦考瑞语言学系合作建设“网络英汉医学健康词库(Online Health TermFinder/ HTF)”的前景。HTF是由Peters教授主持建设的一个词典类网络信息工具,按疾病分类,收入与该病症相关的高频英语词汇,是针对非医学专业人员、以公共教育为目的的非盈利项目。这次论坛初步商定由麦考瑞团队负责HTF英语词汇的收集定义,复旦团队负责词库的全面双语化。
麦考瑞团队经过2015年一年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词库的第一部分“乳腺癌部”。收词来源是研究者自行建设的语料库(包括专业和非专业两大类语料),词汇定义由研究者基于语料独立编写,随后交由麦考瑞大学附属医院的乳腺癌专家审核。定义编写原则是晓明通畅,尽量使用非专业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曲卫国在详细了解HTF之后决定全力支持推进这一项目的合作,双方于今年4月在悉尼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复旦团队的翻译工作于2015年下半年已经启动,我们的翻译是要将词库严格“双语化”,即在提供中文对应词之后,将所有基于独立研编方针的英语定义、例句、图标等信息全部翻译成中文。由于医学术语的统一在国内仍然处于一个较缓慢的发展阶段,同一个英语医学术语往往有多个中文对应词。为解决对应词的选择问题,复旦团队一方面积极向复旦医学院的医生专家请教,另一方面计划由翻译团队尝试建立小型语料库,并在建成之后利用语料库检测多个对应词的词频和实际使用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积极筹办了以“英语医学术语研究和网络词典学”为主题的第四届论坛。这一次,除了英文系词典团队的老成员高永伟和丁骏,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医学英语教研中心也在主任孙庆祥的带领下加盟论坛,同时邀请到大外部《英汉医学词典》第4版主编李定钧以及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的新锐张绪华,为复旦团队注入了医学术语研究的新力量。
举办复旦-麦考瑞词典学论坛的主要目的是给本校从事词典学研究的学者与外校学者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并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与不同国家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可能,同时对已在进行中的合作项目做进一步推进。这一论坛得以传承延续,除了各方学者们共同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从陆谷孙教授开始,各届各层领导多年来不变的重视和支持。陆谷孙曾把词典编纂比作夸父追日,相信这样的精神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第四届复旦-麦考瑞词典学论坛就是这一信念的见证,也期待下一届论坛的再次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