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教育:新视野 新方法”——第六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节开幕式隆重举行
2014年12月19日,第六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节开幕式在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学术节受到了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社会发展研究院等学校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平,院党委书记施雯、副院长邓志勇、苗福光、副书记王国建、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部分研究生以及相关院系的师生参加了此次开幕式。本届学术节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邓志勇主持,上午八点,学术节正式开始,外国语学院周平院长为开幕式致辞,周院长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学院所取得的成就。她提到,外国语学院即将建成交叉学科博士点,庞好农教授、苗福光副教授等取得多项学术成果,学院教师发表了数十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在教学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果。此外,周平院长对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未来寄予期望,并祝愿学术节圆满成功!
接下来学术盛宴,首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立鑫为大家带来题为“用世界的眼光解决汉语的问题”的主题讲座,金教授基于汉语语言研究问题,参照施通格语言中的施格结构和通格结构建立汉语动词的四分系统(通格动词、施格动词、主格动词和宾格动词),用分类系统分析解决汉语语法上的难题,并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句对汉语VO,OV语序的混合作出了解释。
茶歇过后,剑桥大学英文系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年轻的研究员陈雷进行了“麦尔维尔与蒙田之间的对话——以比利·巴德为例”的讲座,陈雷以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作品《水手比利·巴德》为例,梳理美国思想史上关于“恶”的话题,并让我们重新思考人性之恶和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英语研究会名誉董事长,上海市外文学学会会长叶兴国教授带来讲座“英语教育:国家需求和学校使命”,探讨英语教育与国家需求的关系,分析英语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英语学科教育如何以国家的需求为使命进行教育活动提出了建议。
上午的三位特邀嘉宾从其自身的丰富经验出发,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带来其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下午,学术节主要是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带来的讲座,下午场的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唐青叶教授主持。
外国语学院张帆博士首先做题为“身份认同和英语学习的关系”的讲座,讨论身份认同和第二外语习得的问题,对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接着,外国语学院袁丽梅博士带来“消闲读物,启蒙利器——近代西方科学小说译介研究”,她通过对清末民初的科学小说的翻译的探讨,结合鲁迅等人对科学小说的观点,指出该时期科学小说的译介并不是为了追求科学精神,它既不是消闲读物,也不是启蒙利器。随后,外国语学院李晓光副教授带来“‘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前沿”讲座,她从莫言和村上春树作品不同的文体特征、叙事方式、暴力描写以及社会介入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梳理,为大家对这两位作者的比较研究带来了很大启发。最后一场讲座“库泽的诗歌: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由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被誉为外院“浪漫诗人”的唐根金老师带来,他以“One poet, two voices and three poems”为题,通过三首诗歌分析为我们生动讲解了库泽诗歌的魅力。
最后,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施雯为此次学术节开幕式作总结发言。施书记称这次的学术节从语言、文学、教育三个角度探索语言应用规律和语言艺术,带来了高效果、高质量、高能量的学术交流。她同时也希望外院师生能够勇于攀登“高原、高峰”学科,跨出自身专业,提高探索交叉学科的素养和学术水平。学术节开幕式圆满举行,祝外院人、上大人在学术的路上时刻做好准备,让学术散发自身更加耀眼的光芒!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