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第二工业大学校企深度融合让硕士们供不应求 就业率100%
据《劳动报》报道,研究生第一年先下企业,第二年带着问题回校学习,最后一年再次进入企业实践。今年,以这种创新的“工程导入”模式培养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首批30名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00%就业率,97%专业对口率,成绩单的背后是校企深度融合让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更“接地气”。而在国家对研究生教育重新改革布局的大背景下,未来包括工程硕士等在内的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将逐步提升,更多特色培养模式将铺开试点。
每个学生有专属课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白建峰将“工程导入”模式形象地称为“三明治”模式。普通的工程硕士培养是先上课学理论,再投身企业实践。而二工大的环境工程硕士入学,接受两个月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后,就一头扎入企业,跟着企业导师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考想要研究的课题、谋划未来的职业方向。第二年,学生带着一线搜罗的问题回到学校,在校内导师指引下深入进行理论学习和论文研究。最后一年带着研究成果再次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
白建峰说,学生在企业待过一年后,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不会泛泛而谈。试点这一模式后,由于每个学生带回的问题五花八门,导师就要为他们打造个性化课程。“首批30个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门专属课程。”
论文全部来自工程实践
在创新培养模式下,有学生将毕业论文变成了一条流水线。首届毕业生之一的黄庆在第一年的企业实践中,参与了包括废弃硒鼓资源化工艺设计与成套设备、废旧含汞灯管无害化工艺与成套设备的工艺设计工作。他的学位论文项目就是废弃硒鼓资源化的流水线,项目成果在工博会、矿博会上展出,已经收到不少环保企业的订单。像黄庆一样,首届30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100%来源于工程实践,超过一半的课题来源于校企联合项目。
二工大研究生部主任徐玲告诉记者,学校环境工程硕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瞄准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电子资源废弃物方向。2011年,学校工程硕士学位点获批国务院学位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国内首批以电子资源废弃物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培养点。
新兴产业的巨大人才缺口,加上创新培养模式,让首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100%就业率,97%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在日前举办的矿博会上,已有毕业生代表环保部出席并作报告,这让坐在台下的导师十分欣慰。
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将提升
徐玲表示,这一新兴专业的报名和招生人数正逐年递增,目前学校招收四届学生,人数已达152人。这一趋势也和近年来专业硕士的升温相吻合。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考研总人数下降,但专业硕士报考却持续升温。2015年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培养更侧重实务,在部分看重实际操作的专业里,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教育部表示,还将通过优化结构,提高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希望达到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1:1的对等规模。教育部也表示,将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让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支持培养单位建立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如有的培养单位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有的与企业紧密合作,互派导师,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有的调整培养内容,加强与特定职业人才实际能力要求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