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出席新华网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高峰论坛并发言[图]

10.12.2016  01:44

12月9日,由新华网主办的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聚焦“回归教育本质”,主题为“回归、智享、创赢”。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以及教育、文化界的20余位领导嘉宾出席论坛。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朱健应邀出席论坛并做分享发言。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教育是民生之首、强国之基,中国教育一路前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等各领域均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刘思扬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以理念创新引领教育改革迈向深入,以创新手段促进教育改革全面升级,以使命意识推动教育改革回归本质,培养更多满足党和国家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人民要求的优秀人才。  

徐延豪表示,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培养人,中国要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他呼吁教育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人才培养事业,致力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国迈入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张平表示,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怎样才能精准到位?在统筹城乡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张平认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各界要响应国家政策,向贫困地区进行财力和物力的资助,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护所有受教育儿童的基本权益,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营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 

朱健在“创业季·聚焦‘创新’”圆桌对话环节做分享发言。朱健表示,近十多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从自发探索,走进了行政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最近一年半来,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整体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第二是许多高校注重将高水平的科研反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把办学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育人优势;第三是从国家部委到省市教育厅,再到高校,三个层面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和激发,上下结合形成合力;第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越来越凸现。  

针对主持人援引网民观点“创业,学校课堂能教得出吗”,朱健指出,这种观点和看法存在两个误区。其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止于培养企业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两个使命,可概括为“面上覆盖、点上突破”。“面上覆盖”,即面向全校同学,培养他们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点上突破”,即面向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通过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和实践,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企业家。其二,创新创业教育不止于传统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启发式、分享式、模拟式和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常规课程、沙龙固然重要,但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大赛,以及孵化环节等,才是创业教育更重要的环节和要义。  

朱健指出,高校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区别的是,高校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同学的批判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促使学生在面对社会、行业、产业变革时,具有冒险精神、突破常规的勇气,以及毅力和韧劲。  

据了解,“大国教育之声”高峰论坛由新华网主办,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论坛关注各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力求搭建起传递教育声音的高端平台,倾听各方声音,与行业专家共同把脉中国教育,致力于为“大国教育”集聚智慧、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