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足不出沪 游一遭怀旧石库门
上海小囡大多在弄堂里长大,所以对石库门怀有深深的感情。
乘凉、生煤炉、倒马桶,“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苦中也带着乐。
搬出石库门就开始怀旧,城市高楼里缺的是守望相助、邻里之情,以前那些矛盾和痛苦的回忆面对怀旧统统烟消云散。但是你知道么?现在上海的石库门越来越少了,尽管已有部分石库门列入法定保护范围,但对现存总量而言仅是小部分,大批石库门建筑因还没列入保护名录而可能随时被拆除。趁着端午小长假,就跟着小编一起走进上海的石库门,怀旧一把吧~
科普:石库门石库门住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又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排联样式。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石库门由何得名,至今说法不一。据观察,石库门住宅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成为普遍的说法。
新天地
太仓路181弄
讲到石库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新天地。新天地是以石库门建筑为特色的休闲娱乐区,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响乐,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文化。
田子坊
泰康路210弄
田子坊与新天地相比更接地气,有种生活中的石库门之感,在鳞次栉比的时尚店铺中,你会突然发现,这个石库门弄堂里竟然还住着几户每天都倒着马桶的老年人....在这里你不得不怀旧,带上相机游田子坊,把即将消失的上海烟火气保留下来吧。
张园
泰兴路99号
张园是上海首家对外开放的私家花园,其地块原为农田,1878年由旅居上海的英国商人格龙营造为园。园中当时还建了上海滩最高建筑“安垲第”,可以容纳上千人开会,一时登高“安垲第”,鸟瞰上海全城,成为旅游者必到之处。在以石库门为建筑代表的上海,张园曾被誉为最丰富、最多样的石库门区域。
步高里
瑞金社区的陕西南路与建国西路交界处
瑞金社区的陕西南路与建国西路交界处有一座石库门里弄——步高里,在它的入口牌楼上还有个法文名“CitéBourgogne”,可译为“勃艮第之城”。这座老弄堂1931年建成,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征,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沪上石库门中首屈一指,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余庆里
云南南路346弄
余庆里位于云南南路,在这条“老字号美食街”中,各类饭店、小吃店鳞次栉比,余庆里毗邻金陵东路云南南路,分成了一街到四街四个部分。从外观看,沿云南南路一侧,白色外墙的余庆里颇有些欧式风情。沪上知名的生煎店“大壶春”就在云南南路71号近金陵路口;而沿着金陵东路的一侧,高高骑楼下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则很有些南粤风情。走进余庆路街坊,老式里弄住宅的样貌尽揽无余,透过杂乱的雨棚、空调架和晾衣架,建筑本身还是很有些老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味道。
瑞庆里
东长治路717弄3-12号
瑞庆里是“大隐隐于市”的典型,尽管一桥之隔就是著名的“1933老场坊”,可是很少有游客会信步走到这里。这里所有建筑都被统一刷上了砖红色,看上去比云南南路的余庆里要稍微宽敞一些,弄堂里还摆了一些中老年健身器材,每排房子上也基本挂着消防设备。
万宜坊
重庆路高架之下
在重庆路高架之下依然健在的万宜坊,最知名的是它里面有邹韬奋故居,以及一些中国现代历史里的著名文化人,如画家张充仁。不过作为个人,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典型上海“海派”风格。从弄堂口,那小房里的裁缝师傅,或是卖杂食的点心小作坊,完完全全是一派细致生活的味道,而不是云起风涌的大历史,或是高不可攀的富贵豪达的深藏之所。
瑞康里
北京东路830弄2~34号
瑞康里是一个很特别的石库门里弄,旧时公共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穿过瑞康里,一条弄堂里有两样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奇特的“一里二界”现象。瑞康里随处可见底楼居民在门前择菜、乘凉、拉家常,莳花弄草,平淡的生活中也不乏情调。
衍庆里
南苏州路991号/厦门路230弄
衍庆里仓库建于1929年,典型的英国式仓库,是值得欣赏的英国式近代建筑。其石刻门匾弄名为苍劲有力的魏碑体,至今依然清晰如初。
明德里
延安中路545弄1-122号
在繁华上海的背后,也珍藏着一份宁静,明德里便是这样一个地方。从1927年,她静静的看着上海滩的成长,慢慢的淹没在高耸林立的高楼里。如今,与现代化的建筑相比,狭窄、落后,显得落寞、沧桑,甚至有些破败
承兴里
黄河路281弄
承兴里虽然没有什么名人居住,但是,这里有上海现存的最完善的石库门建筑群,九种不同建筑风格,新式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从十二家房客到独立住宅,不一而足。
华忻坊
杨树浦路1991—2011弄
华忻坊位于杨树浦路1991—2011弄,建于1921年,建有“新广式”里弄213个单元。广式里弄初期多建于沪东,可以分为“老广式”与“新广式”两种。与老式石库门住宅相比,广式里弄最明显的特点是不设天井和石库门门头。
尊德里
厦门路136弄
以“吉祥平安”命名的“尊德”在上海弄名中别具一格,充满中国儒家文化的色彩。尊德里在苏州河河边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共建房屋(包括街面)138幢,沿街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弄内是二层石库门房屋,现在住了几百户人家。
再见了~石库门!
斯文里(被拆除)
新闸路
2013年,一群老上海人和一串阴雨连绵的日子,一同送别新闸路上的“斯文里”。这是老上海人口中的“上只角”。史料记载,1914年,一英籍犹太妇人阿谷向广肇山庄业主购地陆续建造砖木结构二层石库门旧式里弄房,至1920~1921年竣工时,已建成700余幢。在长年累月“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中,“养尊处优”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2013年,“斯文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尚贤坊(正改造)
毗邻上海时尚地标K11,紧挨著名的新天地休闲区,位于上海淮海路钻石商圈的石库门建筑代表。1924年建成的尚贤坊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1989年被评为第五批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已有九旬“高龄”的尚贤坊日前被纳入保护性改造项目,这里的居民们将搬去闵行区一个新建的保障房小区,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彻底告别倒马桶的日子。尚贤坊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将被保留,而其余建筑将作为旧区改造被拆除。
逸庐(正改造)
上海济南路185弄17号
上海黄浦区济南路上有座名为“逸庐”的石库门,有专家称它的门头是全上海石库门之最,其中牌匾最大,雕花最饱满,属于精品,应明示保护。这里,曾是外国人驻足留念的地方,也曾是诸多电影中唯美片段的背景。
然而2015年1月,“逸庐”所在的济南路185弄整体开始搬迁。目前,老弄堂里还剩下七八十户人家,其中就有“逸庐”的一大家子。
有资料显示,解放前上海约有20万石库门里弄式建筑,近60%的上海人居住其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约有70%的石库门被拆除。至2020年,根据相关规划,还有相当数量的石库门将要消失。虽然有些石库门只是改造并未被拆除,但是把原居民都搬走,石库门风情还在吗?上海石库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在这个端午小长假,足不出沪,带上相机游走在上海的石库门之中,是怀旧也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