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聚焦 | 立足慈善文化,打造资助育人新模式

11.06.2019  16:41

近日,201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举行,我校报送的《立足慈善文化,践行核心价值,提升育人成效——东华大学构建立体化慈善文化育人体系》获评示范案例(全市共12个)。自2003年起,我校始终坚持在资助工作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足慈善文化,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子内在需求之间的联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慈善文化的建设。通过慈善物质文化、慈善制度文化、慈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形成稳定的“三全育人”育人模式。

寓教于境,共识引领——慈善物质文化建设

在东华大学校园,慈善文化环境布置成为一大亮点,学校通过营造校园慈善环境文化、慈善标识文化等,以境育人,烘托校园人文情怀。比如,学校通过完成勤助中心、慈善爱心屋、图咖、小世界书吧等创业平台的装修与环境布置,体现良好的慈善育人环境和经营环境,并通过环境软装传递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各类工作场合植入开放胸襟、奉献精神的宣传,使之成为教师首修的德行,倡导教师层面先深入理解慈善文化内涵再指导学生行动,将理念与行动有机融合。

(东华大学慈善育人基地)

学校还围绕慈善义工队吉祥物“东小阳”开发并制作一系列文化产品,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听觉识别等方面逐渐完善东小阳形象识别体系,丰富与提升东小阳的文化内涵与影响力。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义工集体整体活泼向善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广大义工队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寓教于管,信念引领——慈善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尤其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慈善文化传播角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第二课堂教学、行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达到寓教于管的目的;创新开拓“技能帮困”课程体系,科学规划和开展富含东华特色的系列培训,受益人数逾万。校级、学院慈善义工队通过探索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组织规范、行为准则等各类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慈善育人和慈善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举办慈善主题沙龙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研讨会每月面向相关教师召开1次,教学主题有“如何发挥公益典型作用”、“创新慈善文化传播方法”等,倡导教师在“”与“”的过程中,贯彻慈善文化中“”的策略性关怀,令课堂由个体的“主动”、“能动”变成群体的“互动”、“联动”,从而在共享式课堂中做到慈善意识的培养、慈善目标的建立、感恩意识的树立等,实现教学相长、互相激发。

寓教于行,魅力引领——慈善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立足慈善文化,找寻学生成长发展契合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发展情况,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评估慈善文化培育体系成效,创新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砺志•感恩”慈善文化月、“砺志•勤俭”学雷锋月、“砺志•诚信”活动月、“砺志•互助”留爱东华、“砺志•友善”阳光杯团队比赛、“砺志•先锋”成长成才典型学生寻访、“砺志•尚实”暑期社会实践、义工队长论坛、创业沙龙、砺志征文获奖文章汇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形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精神风貌。

(学生暑期参加资助专项社会实践)

近年来,学生处深入挖掘培育在校生和毕业生在志愿服务、创业、学业科研等方面的典型,创建并依托“东华大学砺志义工发展中心”、“DHU东小阳”微信公众号、中心网站、线下橱窗、展板等,对典型学生和资助育人评优进行宣传。自2009年起,每年暑期组织在校生围绕资助政策宣传、传播慈善文化、公益服务及朋辈关怀等4项主要任务,到各地市新生居住地开展观察和服务式体验,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传播东华大学慈善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