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空间格局首提CAZ 虹桥川沙定位主城片区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詹顺婉11月10日报道:上海市14届人大常委会33次会议今天上午审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
按程序,“上海2040”总体规划在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会上听取了送审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说明和审议意见报告。2040年的上海可能会变成什么样?跟着东方网记者一起来看。
空间格局是支撑城市发展和体现发展质量的关键,是空间资源配置策略和政策的平台。《总体规划》提出,要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格局。
促进与近沪地区协同发展
一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协同发展等战略,加强区域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市政基础设施、文化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促进上海与近沪地区的协同发展。
虹桥、川沙、宝山、闵行定位主城片区
二是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
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总体规划》提出,要以强化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蔓延、促进组团发展为导向,对主城区进行空间优化。
新城,包括人口规模在50万人以上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总体规划》提出,新城要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承接全球城市的部分核心功能,培育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新市镇,包括核心镇、中心镇、一般镇等三种类型。《总体规划》强调,鼓励新市镇依托区位、交通、风貌和产业等优势,发展特色镇。
乡村,将重点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庄,适度保留资源环境较好以及现状综合评价较高的村庄。
首提CAZ——比CBD更强调人的体验
三是打造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主中心,是一个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的连绵地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与中央商务区(CBD)相比,中央活动区(CAZ)融合了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功能更加综合,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
城市副中心,是服务一定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兼顾承载全球城市的功能。
地区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和枢纽进行设置,主要服务所在地区。
社区中心,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进行设置。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将社区打造成能满足居民的居住、学习、工作、健身、休闲等多重需求的基本城市空间。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依托城镇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总体规划》中,城镇圈是指在郊区由核心城镇与周边的集镇和乡村地区共同组成的区域,其大小以区域内交通出行30-40分钟可达为标准。
《总体规划》依托城镇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打破以行政层级配置公共资源的方式,在城镇圈内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通过强化交通网络支撑,将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在交通枢纽附近,使区域内的居民都能便捷地获得服务,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控制城市无序蔓延
五是建立“三大空间、四条红线”的空间分区管制体系。要在全市域统筹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建立由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构成的“四线”管控体系。这是加强空间管控的一项新举措。目的是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