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深处的爱】秦川:把初心写在密密麻麻的代码里
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从学生时代到大学教师,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与从头看不到尾的计算机代码打交道,当大多数人以极度枯燥为由避而远之的时候,光电学院副教授秦川却一路坚持下来,从申请校内科研基金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到入选2014年汤森路透研究与分析服务团队统计的上理工工程学领域高产出科研人员榜单,以及培养的多名研究生获奖学金,发表多篇高水平SCI期刊论文。范文澜先生的“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秦川老师的真实写照,他肯下苦功夫,不急功近利,把治学育人的初心写在了密密麻麻的代码里,展现了上理工优秀青年教师的师者风范。
锲而不舍追逐科研梦想
随着数码相机等图像获取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由于别有用心者可能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和图像编辑技术篡改图像内容,达到制造虚假新闻、提供伪证、混淆视听等非法目的,所以保护图像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秦川入职以来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我研发的技术除了辨别图像的真伪,还可以判断出哪些部分被篡改了,并且精准修复。”面对现在图像处理领域“小有名气”的秦川,谁又能想到他曾经多次遭遇“经费荒”。秦川入职后没有项目经费资助,学院的“教师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基金”成为他的科研启动资金,“在2012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申请的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了学校选拔,但是很不巧到市里被刷下来,于是我又向学院申请了2013年的创新能力建设基金。我可能是唯一一名接受过学院两次支持的教师,学院慷慨和及时的资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励,让我坚持要在科研路上做出成果。”秦川激动地讲道。在不懈努力下,他研究出的算法对图像篡改的可恢复范围也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效解决了大面积图像篡改的可信恢复问题,可实现篡改率在50%以下的图像高品质恢复,达到了该领域的较高水平。随着科研上的逐步深入,秦川的项目也渐渐多起来,他目前已经主持了国家、上海市的多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并且在科研论文方面也一直保持着高产态势。
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说出你的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五个学者,最权威的五本期刊。”这是秦川老师的研究生毕业的门槛之一。他说,这种问题能反映出学生对所研究领域现状的关注度,是敦促学生定期查阅文献的“利器”。为了让学生在编程时养成规范的好习惯,秦川除了提醒学生要注意语法问题等细节,还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在编程实践中常遇到而书本上没有的要领。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秦老师也是亲历亲为、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从2009年至今秦老师指导的每届学生毕业设计都至少有一人以上获得优秀。研究生陈学琴讲道:“秦老师每周都让我们用英文写周报,汇报一周的学习进展和心得;他对算法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很高,会再三让我们做实验进行验证,秦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我们严谨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这些优秀的习惯让我在实习工作当中感到得心应手,成为我们未来求职的竞争力。”
他的初心里始终有学生的位置
在同事戴博看来,秦川对科研执着的另一个动力就在学生身上。“现在高校做图像处理的人很多,所以科研项目也很难申请。许多人都会到企业做一些项目挣一些经济补偿。但是秦川坐得住,还在坚持带学生,一直没有脱离学术科研,非常不容易。”秦川始终把研究生作为自己科研过程中的重要成员,不仅是查阅资料这种辅助工作,包括程序设计、测试、方案的研究都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秦老师一直在带学生的过程中给自己做加法,关于学生最害怕的论文,秦老师会跟他的每届学生介绍科技论文写作的要领,并保留注释让学生看到哪些地方改了,再当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学生写一篇论文的时间,秦老师可能要花上几倍的时间来修改……学生陈学琴拿到秦老师修改的文章后不禁称叹“第一感觉就是文章已经不是我写的了,全是老师的批注,一篇文章经常会改上七八稿,然后让我来回检查很多遍才放心地把文章投出去。”不仅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秦川对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状态也了如指掌,有一次陈学琴在周报中显得比较消极,对课题也没什么信心,秦老师很快就打电话来问她的情况,给她很多鼓励。正是在这样一位心中时刻装着学生的老师的辛勤培育下,秦川的多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一等和二等研究生奖学金,发表了多篇包括SCI一区期刊和A类期刊在内的科研论文,秦川也荣获了2014届毕业生心目中的“光电好园丁”、2016年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秦川老师除了继续深入图像篡改恢复相关的研究之外,下一步将研究加密域信号处理技术。他说“科研不能中断,如果没有超前意识的话很快会被淘汰。”秦川也表示,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学校的精品本科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新闻中心 王丹 唐宇萌采访报道
原文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 2016年11月25日 第290期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