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荣获2016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 特色活动组织单位
我校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荣获2016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组织单位.。
今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在该主题的指导下,我校基础医学院的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精心组织策划,开展“多途径开展慢性病系列专题科普活动”,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被评为2016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组织单位。
复旦大学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由“人体正常结构展示馆——人体科学馆”及“人体病理结构展示馆——病理标本博物馆”两个部分构成。两馆的前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建立的人体标本陈列馆和病理标本博物馆,是上海市最早的医学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之一。2013年,复旦大学投入600余万元专项经费,对原有的二个展馆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更名,目前拥有8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和200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积。新馆除增加展出的人体标本外,还融入了多媒体和数字信息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人体形态科学展馆之一。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现有实物展品四千余件,以及多部科普影像资料片,做到“科学与人文”、“专业与科普”、“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不仅是医学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普通民众了解人体奥秘、提高医学素养的重要科普基地。
2015年,基地获批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运行一年多来,基地依托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两大国家重点学科,在专业教师的支持下,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宗旨,以“深入社区、多元互动、专题科普”等方式,开展社区科普讲座,创新新媒体平台,开设专题科普展,进一步普及医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基地现已接待来访观众5000余人次,并在社区及学校等地为2000余人次的群众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 复旦大学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以“进社区、重传播、促互动”加大科普力度,前后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200余人,获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进社区,开展科普健康讲座
针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基地依托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优质师资,为老年居民量身定制“常见病专题科普健康讲座”,送科普进社区。活动期间,分别走进徐汇区华泾社区、浦东新区上钢四村居委和云台二居委,为社区群众开展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肝病等常见病的科普讲座。在与现场120多名居民的讲解互动中,结合病理标本,帮助大家对疾病的发生、预防、治疗有了深入了解,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
截止目前,基地开始的科普系列讲座已经先后走访了徐汇、长宁、浦东、杨浦等四个区县的十几个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社区街道、中小学争相前来预约课程。
重传播,创建新媒体科普平台
传统科普讲座受众面相对狭小,针对目前我国庞大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基地创建了“病理撷趣”微信公众号。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病理撷趣”先后推出四期原创科普文,从多角度科普了脑卒中的相关医学知识,今后还将陆续推出以不同疾病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文。同时,本次活动的“常见病专题科普健康讲座”也已陆续上线,定期科普,更好地服务社会。
截止目前,公众号已经有850多人关注,遍布全国32个省和直辖市,收效显著。
促互动,开设展馆内专题展
在人体科学馆内,以“了解人体奥秘、提升生活质量”为主题,开设“心脑血管健康”专题展。专题展充分利用展馆现有丰富的正常与疾病人体标本和大量视频影像资料,尤其是大量心脑血管铸型标本,并与中山医院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增设了心脏血管搭桥、血管支架等先进技术介绍。并开展“心肺复苏”、“数字人世界”和“显微天地”等互动项目,大大增加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场馆现场发放“心脑血管健康探秘”小册子500余份,学习心肺复苏数百人,各年龄层次参观者踊跃参与。
今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复旦大学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对两馆的建设表示肯定。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普及,基础医学院还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科普类课题。2016年“基于多模态图像的人脑形态3D展示和互动系统研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知识科普”两个项目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新媒体与讲座两结合科普常见慢性病的病理知识”获得2017年度徐汇区科普创新项目立项。今后,复旦大学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还将与更多的社区、学校开展科普互动合作,共同传递“医学普及你我,共迎健康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