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科技预见”60年后能成真?

11.12.2015  12:04
  能给行驶中的新能源车随时充电的道路、会思考的人工智能、帮助听障患者听到声音的“第三只耳朵”……自今年6月份启动“科技预见”征集项目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共征集到1450项预见提案。昨天上午,在“面向未来科学技术预见”论坛上,师生们特意留下无数个巨大悬念——如果想知道这些预见的最终答案,那就给60年后的上海交大人写一封信吧,以备未来打开信封后检验现在的畅想是科学还是“笑谈”。
  
  据统计,经过初步筛选共有1292项提案进入初评。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科技预见”分属数理、生命等10个领域,交叉学科领域所占的比例最大。征集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周岱教授介绍说,这些“科技预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有的是出自上海交大师生之手,有的是校外科技迷的提案,其中,中小学生发来的提案多达393项,涵盖智能车-路系统、人工智能、暗物质、先进生物制造等。
  
  汽车和道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在我们使用的仍然是汽车与道路分离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模式,随着新能源车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城市的需求。为此,有人提出建立一套“无线供电一体化智能车-路系统”,把智能电网技术、无线信息技术、无线输电技术三类技术结合起来,打造无线供电智能道路,和它相匹配的新概念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无线供电智能道路获得电能,十分方便。
  
  上海交大2015级新生还提出一个将人的意识和思维数字化、制造高级人工智能的提案。提案人不仅讨论了怎样才能让电脑读懂人的思维、怎样把人的意识导入机器的问题,还提到了机器人“人化”后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有一艘可以无限航行的潜艇“鹦鹉螺”号,小说出版60年后,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诞生。从现在起再过60年,会思考的机器人会不会走进我们的生活?人类火星漫步能不能实现?……脑洞大开的“科技预见”,预测了人们未来的生活,那么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主要有哪些,是否和提案所集中的领域一致呢?在论坛上,来自自然科学、生命医药、工程技术等多领域的院士、专家,也根据目前科技发展的趋势作出了分析和预测。有专家认为,以物理学为主导、多学科共同推动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入发展,而以生命科学为主导、多项技术共同推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转变传统思维、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促进在这些领域的创业和创新。(首席记者 王蔚)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