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在沪举行[图]
10月24日至29日,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终评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近60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采用一对一项目问辩、圆桌讨论和能力测试的形式,对98名入选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进行深入考察。最终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施则威、江苏省苏州中学刘君达和上海市上海中学魏洵婧3人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维斯查斯教授寄语青少年:树立追求科学真理的鸿鹄之志,保持探索未知的好奇之心,坚持走好实践的科研之路。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指出,本届活动首次走入著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科教资源把这项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他表示,组委会每年将为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业优异的“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奖学生提供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机会。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选拔和奖励优秀高中学生,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据悉,在本届终评活动中,评委们不仅考察同学们的科研水平,更着重关心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活动评委会主任、中科院吴岳良院士表示,不同于往常以项目为核心的评选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的评选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发掘有科研潜力的拔尖人才。
吴岳良十分强调兴趣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引导具有科创潜质的拔尖人才挖掘科研兴趣、寻找研究方向,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业导师”等制度,为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而对于青年学子,吴岳良认为,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十分重要,应当注重在本科阶段培养科研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完成由“掌握知识”向“创造知识”的转变。
来源:科学网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