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下中国官场显新常态 官风带动民风转变

09.09.2014  18:58

    中秋策划:“逢节必令”下的中秋反腐

    编者按:

    又迎一年中秋佳节。节前,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公款送礼、严打节日腐败的一道道禁令密集出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以持续的节日反腐,重击官场每逢佳节集中上演的腐败歪风。

    禁令之下的中秋节,“天价月饼”鲜见踪影,高端礼品餐饮市场应声遇冷。然而,严令之下,不断翻新的送礼方式,更加隐蔽的贪腐行为,也拷问着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在中共持续升级的反腐风暴中,节日反腐有哪些鲜明特征?“逢节必令”能否根除官场积弊?党风政风何以带动民风社风?

    针对上述话题,9月5日起,中新网推出“中秋反腐”主题策划,梳理分析中共十八大以来“逢节必令”背后的反腐思路。

    中新网北京9月7日电 题:禁令下中国官场显新常态 官风带动民风转变

    记者 马学玲

    从一纸贺卡,到一串爆竹,从一枚粽子,到一块月饼,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密集出台的反腐禁令,每逢佳节倍思“”,渐成为中国官场的新常态。

    风清气正的官风之变,正在带动民风积极转变。然而,不断翻新的送礼方式、更加隐蔽的贪腐行为,也拷问着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严令之下,部分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牢骚,一些基层公务员也遭遇收入缩水的烦恼。高压推进的肃贪惩腐、正风肃纪,将如何回应这些现实之问,有待观察。

    每逢佳节倍思“” 禁令下中国官场显新常态

    “以前的中秋,偶尔有关系较好的朋友送点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表达一下心意,但自八项规定特别是今年中秋严令之后,上述土特产也被谢绝了。

    于成是一名供职于江苏某政府部门的80后,回望自己近年来的所见所闻,他说,中央这次动真格反腐败、正作风,基层公务员举双手赞成。

    如其所言,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公款送礼,重击官场每逢佳节集中上演的腐败歪风。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节日传统,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利用人情之名行腐败之实,成为经久不衰的潜规则。

    为此,一年多来,每逢节假日,官方均三令五申狠刹歪风,密集出台的一道道禁令,成为震慑官场的“高压线”。

    今年中秋前夕,有媒体记者走访多省份月饼市场调查发现,往年大行其道的“天价月饼”已不多见,企事业单位的月饼团购行为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散装月饼和廉价礼盒,月饼消费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其实,小小月饼之变,只是中国官场作风转变的一个缩影。每逢佳节倍思“”,正成为当下中国官场的新常态。

    供职于湖北某地级市交通局的娄静告诉中新网记者,“近两年来,不光是月饼券没了,其他的各种福利待遇也一并取消了,就连值不了多少钱的水果也不发了。

    多名受访者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对公务员过节发放福利的管理日趋严格,很多单位早已“福利归零”。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央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任建明看来,十八大以来的吏治和反腐,给中国官场带来“震动”,官场生态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风气正在向基层传递。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网记者分析,“中国政治生态的运行正在逐步回归正常,现代化的权力运行体系正在形成。

    官风促民风转变:正风将从“”走向“

    官方高压“反四风”,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官场。

    从高档月饼遇冷,到高端餐饮放低身段转型平民化,再到“光盘行动”渐入人心,一年多来,官风之变深刻影响并积极带动民风转变。

    “权力和政治生态的好转,必然带动社会生态的好转,这就是所谓的官风正则民风淳,古来如此。”竹立家分析。

    “我们刚刚解决温饱、过上小康生活,决不能未富先奢、滋长享乐主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必须狠抓党风建设,促进民风转变、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

    在王岐山看来,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

    民俗专家冯骥才将上述关系概括为“交叉感染”,并指出,“现在还是有一些人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过一段时间还会回到原来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状态。怎么样让这些人认识到,原来的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才是‘非常时期’;现在的‘反四风’,才是回归到正常状态,这是重点。

    正如冯骥才所言,目前,明目张胆的公款送礼、宴请风虽渐散去,但诸如通过无卡存款、微信红包送礼等一些换装“隐身衣”的歪风,正在向着隐蔽化发展。

    严令之下,上述不断翻新的送礼方式、更加隐蔽的贪腐行为,也拷问着禁令反腐的治本效果。

    “现在的整顿作风还是以治标为主,我认为,通过治标刹住歪风之后,下一步应尽快转向治本,用制度规范官员的行为,真正形成权力规范运行的新常态。

    在竹立家看来,2014至2015年将是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关键时间段,预计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是一个“分水岭”,之前是“”,包括反腐败、反四风,之后将是“”,通过建章立制固化这种新常态。

    禁令下的“为官不易”:“堵后门”时要“开前门

    随着上述一道道禁令的落地生效,部分党员干部发出了“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牢骚,其中个别公务员辞职“下海”,更是引发舆论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论调?就是因为之前‘当官太易’了。”竹立家说,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还有“当官就要发财”的封建主义遗风,必须纠正。

    竹立家指出,现代文明国家的官员,不论身处什么级别,都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自嘲“已在政府机关打杂6年”的于成提醒记者,对于公务员群体,应该区分来看,其实那些大收特收、借机敛财的人,只是一小撮,绝大部分公务员尤其基层公务员是无权无机会的。

    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大多数公务员都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拿一点辛苦工资养家,并不是外界所传的整天喝茶看报纸。

    “上班倒杯水,经常下班了还顾不上喝,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看一眼钟表继续干,加班到晚上七八点回家看小孩,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时候,那一小撮腐败分子早已醉醺醺、晕乎乎了,所以中央严令整作风,基层公务员怎能不赞成?”于成说。

    和于成一样,自称深恶痛绝衙门作风的娄静,也对中央整饬作风表示“举双手赞成”,但她同时抱怨,“各种福利待遇取消后,每个月的收入和女工差不多,像我们夫妻都在政府部门的,真的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娄静的“”与“”,正是当下中国基层公务员群体的现实写照。竹立家对此表示,在高压反腐、严令整风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堵后门’的同时,要注意‘开前门’。”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何增科教授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斩断其黑色收入、取消灰色收入的同时,还是要保证合理的工资收入。(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