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85后民警:"嘴甜"融洽警民感情 琐事也要严阵以待
图片说明:江宁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严晓正在查看视频监控。静安公安分局提供
“我是这里的社区民警,这里有我的手机号码。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又需要联络警方的话,不用打110,请直接打我手机。”这天下午,虹口区公安分局凉城新村派出所文苑三居委社区民警柯佳,登门拜访了一名刚刚租住在此的年轻女性居民。
登记完居民信息,这名出生于1985年的年轻民警递上警民联系卡,里面加印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这是对社区居民的承诺,为此柯佳24小时从不关机。
和女青年说话时,柯佳的眼神迅速地“扫”了一圈屋内,看到了正在闪光的电脑。离开前他又叮嘱一句:“年底网络、电信诈骗多。遇上吃不准的,欢迎联系警方核实情况。”
过去,能把跟社区居民打交道的“一地鸡毛”干得风生水起的社区民警,大多是社会阅历丰富、群众工作经验足的“老法师”。如今,一批85后年轻民警走进了社区。面对繁琐的矛盾纠纷和细碎的日常工作,这些年轻人究竟能不能胜任,又会不会带来一阵新风?
“嘴甜”融洽警民感情
“卖萌”推动纠纷化解
刚开始工作时,柯佳一直在办案队,2013年5月才转到社区工作。他接手的文苑三居委有四个小区,近千户人家。作为社区民警,“人头熟”是工作基础,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柯佳找到一个“捷径”:跟着居委会干部去熟络居民。经过挨家挨户敲门,柯佳一年之内就基本熟悉了里里外外的人。这里的居民说,这名社区民警“嘴巴甜”,老远就“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哥阿姐”叫个不停。遇上比自己年纪小的,他就自称“警察蜀黍”博君一笑。
与柯佳所在的老式居民小区不同,1986年出生的静安公安分局江宁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严晓管理的天河社区则有几个高档小区。2009年起,严晓开始社区民警生涯。登门拜访,居民隔着门跟他说话,未等他说完,“不需要”、“没问题”、“我知道”迎面而来,末了还加一句“谢谢”——刚出校门就当上社区民警的严晓感受到何谓“冰冰有礼”。
“居民门一关,有矛盾、有问题,我也没办法知道。”为博得居民“欢心”,严晓独辟蹊径——小区居民受教育程度高,自治基础好,形成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严晓便到兴趣小组里去“混个脸熟”。
第一次去的小组是棋牌兴趣班,不少社区居民聚在一起打八十分。有些居民是新手,半天不知该出什么牌。牌技不错的严晓在背后一指点,他们顺利过关。居民这才注意到这张生面孔:“小朋友不错嘛,也是住我们社区的?”严晓便趁势“推销”自己:“我是新来的社区民警严晓,叫我小严好了。”原本在门背后“高冷”的居民们看到这样诚恳的年轻人,也没了当初的生冷:“小伙子今后多来参加我们活动啊!”一来二去,居民们跟严晓越来越亲近。
社区里曾有一名独居老人,每天出门遛狗时,粥就放在灶台上烧。万一烧干了,引发火灾怎么办?严晓和居委干部劝了好多次,老人态度特别好,可脾气特别犟:“不碍事”、“不要紧”、“从来没出过问题”。为保证老人的安全,严晓和居委会同志三不五时就上门帮老人换窗帘、晒衣服。老人逐渐相信了他们,最后干脆在他们见证下把钥匙交给楼组长,以便严晓和居委会同志随时可以上门查看。
严晓说:“有时社区里的老人,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哄的。”柯佳也记得,虹口公安分局优秀社区民警邹克耀曾经说过,“会说话”是社区民警与群众沟通的本领——“一句话会使人笑,一句话会让人跳。”
在社区居民面前“卖萌撒娇”,在这些85后社区民警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柯佳说:“他们本来就跟我的长辈、同学一样,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他们?这样的接触,我觉得自己不像是在工作,而更像社区的一分子。”
有时,“卖萌”甚至能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柯佳刚刚接手社区时,经常有人反映一户底楼居民家养犬扰民。柯佳上门查看,远远闻到一股异味,狗吠声此起彼伏。敲了几次门,居民不肯开,隔着门说“烦死了”。此后,柯佳又几次上门做工作,后来干脆两三天就去一次,边敲门边说:“阿姨,这个问题你不处理,我今后每天都要上门。你看我也很辛苦的啊!”
这番“委屈”终于让那名居民愿意听听柯佳怎么说。柯佳张口就讲自己的“养狗经”,还熟门熟路地帮忙清理,同时劝居民把狗寄养到其他地方,“否则不仅违反上海的法规,狗狗也生活不好”。之后,柯佳不光联系居民家属帮忙做工作,还帮忙实地查看了好几处狗场,终于说动居民将这些狗搬离。
前后历时半年,原本势如水火、长期困扰整幢楼的矛盾,居然就被这名年轻人以“萌萌哒”的方式给解决了。“无论是老民警的面子,还是年轻民警卖萌,都只是一个开始,最后还是要以理服人。”严晓说,时代在变,社区民警工作的方式也许会变,但始终要“用心”和“公道”。
群租不能听之任之
琐事也要严阵以待
如果说“卖萌”在打开工作局面乃至调解纠纷方面有奇效的话,那么解决社区的顽症才是真正考验这些年轻人实力的时候。
严晓刚到天河社区时,专门查询了辖区居民拨打110的信息,发现“群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严晓专门把当时社区里的20余户群租房跑了个遍。一些群租房因钥匙不够,干脆大门洞开,人员随意出入;一些群租房把厨房改为居室,发生漏水竟与楼下居民吵得不亦乐乎;有的群租房为利用空间,挤下十来户人家,居然只有一个卫生间,等不及的群租客甚至跑到走廊里方便。
这个许多社区都面临的难题,到底管不管?严晓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听之任之,肯定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在调查分析辖区群租房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后,严晓把目标锁定在群租房的二房东身上。
他将调查材料进行汇总,并针对群租房的问题拟出了一份责任告知书。随后,召集二房东一起举行签约仪式,告知签约后一旦违反承诺内容,就会联合各部门依法进行处罚。但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要请业主出面。于是,严晓积极联系群租房的业主,“居民的期盼是我的压力,那我得把这份压力让房东也感受到。”
一户居民买下相邻两套房,居然被二房东打通,分割成十余套房屋出租。远在海外的业主,对此毫不知情。严晓与街道、居委和居民一起,想办法联系到房东,将房产的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并指出存在的巨大安全风险。房东闻讯后,正式授权相关部门收回自己的房产。
一系列的举措下,原来20余户群租房,如今一户中居住8人以上的只剩2户了。“关键得把这样的风气给刹住。”严晓特别叮嘱保安,遇到装修、搬家时带着特殊材料的,一定要拦下,从源头上断了群租进小区的根。
敢拿社区顽症开刀,而且做得有模有样,这让不少居民对严晓刮目相看。他们送严晓一个“天河小严”的昵称:“一来因为他姓严,二来因为他管理社区很严。”
要碰“硬钉子”,就要不怕麻烦。一个周末的下午,柯佳接到一名阿姨反映情况,她在银行ATM 机存款时,看到存款机盖子封起来便离开了。谁知事后才知必须确认后方算真正存入,否则盖子会再次打开。于是,阿姨再到银行查询,果然发现钱款没有存入,而现金也早已不翼而飞。
柯佳知道,这类案件的破案速度往往意味着减少损失。他当即冒雨赶到银行,此时是16时50分,银行卷帘门已经拉下来了。好说歹说,银行经理终于首肯,让柯佳调阅当时的监控视频。锁定阿姨之后办理业务的人,他马不停蹄地回到派出所,查阅相关信息,确认并联系到取钱的人,最终陪阿姨上门取回了钱。
或许琐碎,或许麻烦,或许需要反反复复去做相同的事情……但在社区里,这些小事也许比任何“大事”,更直接地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
“闻味道”助破吸毒案
“小动作”促降盗窃率
立志从警的人,大多有个英雄梦。如果被要求扎根于社区,会不会怅然若失?从办案岗位转到社区的柯佳不这么认为。
一次,接到一名居民反映摩托车不见了。柯佳询问后得知摩托车安装了定位仪,且已经定位在普陀区真北路一小区里。柯佳立即跟居民一道赶赴这个小区。偌大的小区犄角旮旯找了个遍,却未发现被盗摩托车,保安也说没发现可疑车辆。
一般来说,定位仪具有相当的准确度。如果不在小区里,会不会在一个没有地址,只能用附近小区来标注的地方?“名侦探柯南”附体的柯佳跑出小区,果然发现一墙之隔是一块荒地,堆放着多个蓝色集装箱,其中一个还上了把锁。
如果只是废弃物,为何上锁?板子很薄,拉开一看,隐约有摩托车的影子。再用手机电筒一照,果然发现居民的摩托车在里面,同时还有其他七八辆摩托车。柯佳立即把信息报告给派出所,办案队随即破获一个销赃团伙。
一直在社区民警岗位的严晓,也从不认为“英雄梦”会落空。有次跟协管员上门采集租户信息,严晓闻到屋里有一股异香。他想起来,自己查处一名吸毒对象时,也曾闻到过这种味道。严晓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经多方侦查核实,严晓判断的准确性得以确认。当晚,派出所组织警力将正在屋内吸毒的李某等6人抓了个现行。
凭味道也能破案——这让严晓在居民中名声大震。有人想买房子,还有居民热心介绍:“我们小区你放心。天河小严在,这里藏不住坏人的!”
“作为社区民警,必须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严晓说,社区民警应该成为多面手,否则很难开展工作。这是因为,办案子、管防范,在社区民警这里或许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警察办案子像是西医,针对个案治疗;社区民警像是中医,讲究调养。”严晓深知,社区民警工作好不好,不是看破案多,而是看案发少。
如果不值班,吃过晚饭后柯佳会到自己管辖的小区里散散步,问问保安有没有两人同骑助动车出入。看到有人把底楼门禁用石头挡住,他还会上前一脚踢开。原来,柯佳专门研究过社区入室盗窃案,发现小偷通常会选择底楼门禁大开的楼栋。柯佳说,自己现在特别像社区的“保姆”。正是有了“保姆”这些细小的动作,让去年社区的入室盗窃案比前年下降了50%。
“以前办案子面对的都是对象,现在面对的是社区居民,是满满正能量!”柯佳说,在社区工作中,他收获着更多的东西。前年年底,小区地下车库一辆价值2万元的摩托车被盗。报案的年轻人是个摩托车发烧友。根据现场情况,柯佳很快抓住了线索:凌晨时分,两个人。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对着监控视频看了两天。原来,凌晨时分光线很弱,监控几乎成了黑白。直至看到凌晨4时的画面,他终于看到两人抬着这辆车出去。
相关情况了解清楚,线索移交办案部门。柯佳想了想,用手机翻拍了嫌疑人抬出摩托车的画面。综合案件情况,柯佳撰写“三车防范要诀”发放到小区楼栋里。随后又到当事人家里,告诉他办案情况,并将翻拍的照片给他看。年轻人觉得,这名警察很真诚。而对摩托车颇有兴趣的柯佳,顺道讨教了不少专业知识。一来二往,两人成了朋友,还相约一起骑车。
社区民警是管理者、服务者,亦是社区生活的一分子。这些曾被贴上标签的年轻社区民警,正感受着工作的价值,也收获着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