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社区电商掘金"大妈经济" "大妈们"成商业模式推动者

28.11.2014  08:15

  社区“阿姨妈妈”不仅是消费主体,也可以成为这种商业模式的推动者。比如,让她们成为电商“PR专员”(公关人员)和“客服代表”,“京东大妈”、“1号店大妈”、“腾讯大妈”们穿着代表各自品牌的服装,为社区消费者进行上门服务,他们不仅对邻居消费者更为熟悉和了解,更能借助后台数据库分析详细需求,投其所好提供服务。

  ——电商观察家

  东方网11月28日消息:前几天,静安区愚谷村居民李阿姨和老伙伴们一起走进静安寺街道乐龄生活馆,体验沪上首个社区网购服务点。这个由静安区商务委与静安寺街道联手、协调引进1号店共同为老服务的社区电商新模式,还处在试点阶段,而时下社区电商正通过O2O(从线上到线下)服务,一边铺设社区门店,一边完善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区域政府、消费者和电商企业本身,形成一个与原先完全不同的生态体系。

   电商进小区,老人跟上网络节奏

  记者在20来平方米的社区网购服务点看到,这里展示着米、油、南北货等商品,放着可供上网的电脑。几名老人满怀兴趣地来回转悠,跃跃欲试。用微信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下载“1号店”APP,以后直接在手机上下单了。大多数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当天下单隔天送达。“1号店”网站还有一项专门面向静安居民推出的“社区团”项目,里面的商品更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价格比“1号店”官网低10%-15%。

  “1号店”工作人员正在手把手教老人怎样使用网购。静安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也主动帮忙,为不擅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老年居民提供24小时电话代订服务。

  “我们希望把网上超市延伸到居民小区,通过这种方式让老年人跟上互联网生活的节拍。”静安区商务委副主任叶景辉说,这家社区网购服务点来之不易,是政府职能部门和电商企业联手进行的新尝试。等服务点运行一段时间,静安区还要进行跟踪评估,今后还将设立“体验点”,形成“1家体验店+多家社区网购服务点”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提供实物展示和助老服务等。

  其实,许多社区都零星布局着类似新型电商门店。上个月,一家名叫“聚邻”的“菜场电商”在普陀区合阳路菜场开张。店面里没有任何蔬菜鱼肉,却是满满一墙二维码,顾客下载“聚邻”终端,就可以在网上下订单,再到店里提货。而顺丰“嘿客”电商平台也在上海各社区布局网点,除了线上交易线下展示外,这些门店还提供快递代收、水电煤账单支付等多种生活服务。

   “小而精”,门店好比社区客厅

  社区电商“看起来很美”,是因为触动了消费者需求。

  这几年,居民对社区商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社区商业因为需求零散、落地成本高、用人太贵等因素,越来越难满足住户需求。而社区电商,则在这种供需的夹缝中异军突起,从另一个互联网维度“进攻”,做到一家单体商店无法做到的事。

  一些电商业界人士分析说,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方向,一是纵向的社区化,一是横向的规模化,社区电商恰好兼具这两种特性,既突破了规模化经营“不接地气”的问题,又扎根于社区解决社区商业零零落落做不大的瓶颈,融合“线上”和“线下”泾渭分明的“营销、交易、消费体验”三大商业行为。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社区电商主要瞄准中老年人群体,这种商业模式被风趣地称为“大妈经济”。采访中,一些年轻人对这类门店并不敏感,一名路过愚谷村网购点的年轻人,表示对那里“没兴趣”,她晃一晃新款苹果手机:“我收藏的网店很多,卖什么的都有,要不要推荐给你?”而一些“阿姨妈妈”的反应则很不一样,很多老人说,看到儿女网购价廉物美的东西其实很心动,早就想尝试,这种社区电商门店正好能适应他们的需求。而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能送货上门的生鲜食品、质量放心的家用电器,以及公用事业费代付服务等等。

  一些电商企业已开始与区县、街道政府联手,通过开设体验店、设置信息服务终端的模式,把服务“链接”到社区甚至居民家中,提供各类生活所需。许多社区电商门店走的路线是“小而精”,服务半径限定,目标客户清晰,小体量;此外,这些门店普遍温情、便利,风格独具,好比一个社区大家庭的客厅;而它的业态也尤为深入当地生活圈,涵盖菜场、银行、汽车美容、餐饮、社区服务等。

   让“大妈”成为商业模式推动者

  其实,社区电商说到底要构建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体系。

  就拿菜场电商“聚邻合阳店”来说,门店开设不久就贴出停业告示。停业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因为菜价低于其他摊位零售价而引发了其他摊主的不满,“聚邻”本身又违反原本不零售的入场约定,也引发了菜场管理方的不满。在石泉街道的协调下,“聚邻”计划在距离菜场步行15分钟的黄陵路附近新开提货点,原来的“聚邻合阳店”将只做推广、下单用途,不零售、无现货。目前,新提货点还迟迟没有开。

  这说明,社区电商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许多电商企业负责人也意识到,还要根据社区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改进商业模式。

  “O2O的精髓就是谁对消费者服务最好、态度最好,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回报。”一名电商观察家这样说。打通社区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就在于服务。他建议,社区“阿姨妈妈”不仅是消费主体,也可以成为这种商业模式的推动者。比如,让她们成为电商“PR专员”(公关人员)和“客服代表”,“京东大妈”、“1号店大妈”、“腾讯大妈”们穿着代表各自品牌的服装,为社区消费者进行上门服务,他们不仅对邻居消费者更为熟悉和了解,更能借助后台数据库分析详细需求,投其所好提供服务。而当地政府可以做的,是聚集一批闲散劳动力,通过组织培训和适度包装,承接社区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既解决就业问题,又为居民带来方便。

  这样的融合模式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