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社区服刑:可工作上网聚会 行踪始终被监控

18.08.2014  11:16

  在家里怎么服刑?

  可以工作、上网、聚会,但行踪始终被监控

  随身携带一部特殊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

  全省累计有8万社区矫正人员,县级矫正中心试点已启动

  表面看上去,他们和我们的生活节奏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放松一下。而事实上,他们和我们又不一样,因为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他们的行踪始终在监控范围之内。

  目前,全省累计有8万社区矫正人员。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已开始试点工作。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文 周甬/图

   四次找工作均以失败告终

  17日,郑州上空飘起蒙蒙小雨,燥热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湿润,加上是个周末,本是个让人舒服的日子。

  经三路北三环附近一个普通的小区内,王瀚豪(化名)正坐在电脑前,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来情绪,仿佛凝滞了。

  “爸爸,别玩电脑了!”一声稚嫩的声音,打断了王瀚豪的发呆。

  仿佛一下子吸收到了力量,王瀚豪的右手食指飞快拨动起鼠标转轮,电脑屏幕停在了网站上一条推销建材的招聘信息。

  王瀚豪拿起了手机,按照屏幕上的电话拨打了过去。

  王瀚豪脸上的表情一点点暗淡下来,直到挂电话,沉默一下子又席卷而来,刹那间弥漫到整个屋子。

  这已是王瀚豪第四次在网上找工作了,均以失败而告终。

   总感觉心里有根绳

  去年夏天,一家医院负责人受贿案发,做医疗器械推销的他行贿的事情也败露了。3个月的看守所生活后,法院判刑两年缓期三年执行。回家后,王瀚豪成为社区矫正人员。

  “我不想对雇主隐瞒我的过去,但他们一听说我还在刑期内,就立即拒绝了。”王瀚豪说,犯法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王瀚豪毕业于河南省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从业七八年来,业绩始终在公司名列前茅。“出事”后,王瀚豪的思想出现了180度大转弯,拒绝再从事老本行。

  思想转变,源于参加社区矫正时的多次培训。每个月他都要参加北林路街道办事处的学习活动。

  “我想远离那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王瀚豪说,在家服刑,虽然身体自由,但精神上有无形的枷锁,时刻让他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感觉心里有根绳”。

  王瀚豪有一部手机,外形与普通手机无异,但里面装的是“司法通”手机卡。按要求,他必须随身携带“司法通”定位手机,每天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不得人机分离、手机出借或将手机转让他人。

  “这部手机带有GPS定位系统,通过司法局的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他的准确位置。”昨日,金水区司法局法务科科长郑燕涛说。

  郑州晚报记者在“金水区社区矫正管理系统”上看到,软件右侧罗列着金水区所有社区矫正人员的姓名,点击其中一个姓名,地图上即可显示“司法通”手机所在位置。

  为防止人机分离,司法部门经常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检查,有时会让对方通过固定电话回话。如发现故意逃避监督、管理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将建议撤销缓刑。

   随身携带“司法通”定位手机

   社区服刑人员按等级管理

  像王瀚豪一样的社区矫正人员,目前全省累计有8万人。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区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郑州晚报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罪犯都适合在社区服刑,社区矫正人员主要是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级教育管理分为宽管、普管和严管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等级,分别有不同的管理政策。每个月,三类人员都要参加集中学习和社区服务。另外,还有着严格的报告制度。

  王瀚豪说,按规定,他可在郑州市自由活动,外出需要请假。

  除了司法机关管理,公安部门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控。丰产路派出所民警张波说,王瀚豪的行踪始终在他们监控范围内,即使他刑满后5年内,公安部门也将重点监控。

  我省启动县级社区矫正中心试点

  我省社区矫正工作从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全面实行。随着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社区矫正在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成立。

  昨日,郑州晚报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我省已经启动县级社区矫正中心试点建设工作,首批试点单位共有6个,分别是方城县、尉氏县、开封市龙亭区、平顶山市卫东区、巩义市和永城市。

  社区矫正中心是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管理教育帮扶的工作平台,与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合署办公。按规定,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应设置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监控管理室、教育培训室、心理矫治室等工作区域。社区矫正中心的工作人员由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和专职工作者组成。